《爬天都峰》是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主要描写了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围绕语文要素,结合本年级的学生特点,我紧紧抓住两条线索来梳理教学:1.文中的事情是怎样被写清楚的,让学生知道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2.通过本文学习,明白文章的主题及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这两条线索就像两条无形的线,指引着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在归纳写法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二者相辅相成。
在教学中,我以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四大宝箱”贯穿教学的始终,先让学生回顾文章主要内容以及课文写事情的顺序,全文围绕“爬”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在学习内容时,我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突破难点。重点让学生讨论了文章在结构安排上的与众不同:作者没有详细描述怎样“爬”,而是侧重于爬山前后的对话描写。通过讨论,学生们以小队的形式展示了自己小队的发现,同时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轻松地完成了较有难度的学习任务。
教学这篇课文之后,何校长和各位老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同时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以读促感悟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组织教学,聚焦“爬”字来展开全文的讲解,引导学生以读促感悟,以读促想,以想促说,再向以说促写过渡。在品读课文时,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参与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 重点词句讲解
抓住重点词句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在讲解课文第6自然段“怎样爬”的内容时,我重点对“攀”字进行了解读,但讲解的不够透彻。正如何校长所言,攀是会意字。从手,表示用手抓物向上爬;从樊,樊像两手抓住树木或荆棘的样子。讲解“攀”字理的同时也应该将“手脚并用向上爬”结合讲,这样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才能更加深刻体会到爬天都峰的不易。
3、 读写紧密结合
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读和写几乎是不可分离的,再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联系拓展环节,我设计了小练笔,通过让学生观看4×400米接力赛最后一棒的视频,让学生写文章,以加深学生对写法的运用。结果表明,效果却不尽人意,学生没有在课堂上完成写作任务。如果把练笔改成微写作,让学生抓住印象深刻的主要环节进行片段描写,既能完成本节课的写作任务,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事情写法的理解运用。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教师的主阵地是课堂,学生学习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正如何校长所言:要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抓好常态教学是关键。实践中反思,磨练中成长。在路上,我们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