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陈颖颖之新物种点睛之笔(5)【1719】2025-09-29(2)
如何裁剪新物种
1,潜力大不大 起步看动销、长短看复购、做大看推荐;别问消费者会不会买,因为答案无效;放大成功,而非挽救失败。(自然动销,不需要任何打折、赠品、广告而自然销售就是好产品就是具备新物种存活的基础,微信初期坚决不要QQ引流,就是测试微信的存活能力。)
2,主导难不难 宁做小池塘里的大鱼,也不做大池塘里的小鱼;除了要考虑当前的竞争,还要预判未来的竞争;一旦确认很难速胜,就必须为未来而战:提前锁定一个细分山头,然后围绕这个山头构建防御工事。(长城汽车2008年坚决放弃主流市场轿车,而进军市场规模很小的SUV品类,就是不做大海里的小鱼,而要做池塘里的大鱼。一定要主导一个品类,成为老大哥而不是小老弟,主动权在手占一山而为王)
3,基因符不符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资源禀赋和能力边界,不是任何新物种机会都能被把握,一定要考虑新物种机会和自身基因的匹配程度。(不能张冠李戴,不要东施效颦,只能按照自己的基因去做事,而不能勉为其难跟着别人邯郸学步,哪哪不像!抖音世界里,成功的大V都有自己的基因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跟谁学谁,一定要走己的路,成为一个独立、个性的我)
4,战略=取舍 战略既是竞争之道,也是取舍之道;某种意义上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少做什么而不是还要做什么,战略,战,就是竞争,略,就是谋略,谋略就是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所以战略也就是为了竞争而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特斯拉做了电动汽车就不要再去做燃油车,同样,燃油车企不能同时做燃油车还要做电动车,即使要做电动车,也要另起一个独立公司、独立品牌、独立运行)
做大新物种的五大法则
1,持续变异 新物种需要像病毒一样进化:“长板变短,短板变长”;新物种有时候需要变异出新的特性;品牌是否可以延伸,可以参考三个原则:a领导者封杀新物种时,可以不启用新品牌(洽洽每日坚果出来时,三只松鼠立即封杀它而不必启用坚果新品牌);b新物种的核心特性需要使用老品牌的独有心智资源时,可以不启用新品牌(云南白药的创可贴、牙膏);c新物种与老物种具备竞争关系甚至替代关系时,必须启用新品牌(宝马、奔驰的电动车)。
2,创造竞争 新物种顺利起步之后,如果想要谋取更大发展,就需要立一个更大的靶子,借力打力;尽可能选择高阶对手进行关联和进攻,它可以是行业内的头部品牌,也可以是其他强势物种。(王老吉在华南市场雄起之后,将目光投向全国,它的竞争对手选择不是龟龄集、酸梅汤之类的国品饮料,而是可口可乐这个碳酸饮料品类头部品牌、农夫山泉天然水起步后选择与老东家的娃哈哈纯净水进行竞争、特斯拉电动汽车攻击的全球头部油车品牌如通用、大众、丰田等)
3,推动分化 时刻关注物种的分化趋势,按照物种的分化标准创新产品,让新物种产生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美国轿车的分化和进化史,SUV最终能占到50%的份额,2008年左右国内车企都在做轿车的时候,长城汽车敏锐捕捉到SUV的未来,布局10万元售价的哈弗SUV扩产战略、里斯为奇瑞做战略分析给出判断未来老中小一家七人座的SUV的需求增长趋势)
4,形成文化 群体对其中的成员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新物种如果能够搭上文化的快车,就更容易做大;新物种的最高阶段就是能够形成一种物种文化;文化是动态变化的,若想借力文化或创造物种文化,就必须结合对文化趋势的深度洞察;如何创造具有传染力的物种文化:设计一个可复制的符号模因。(当下的不婚不育、躺平主义实则就是叛逆文化,这种非主流文化其实就是不满循规蹈矩的一种无声抗争,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欧美以及九十年代的日韩)
5,定期修剪 品牌就像衣柜,无论一开始收拾得多整齐,隔一段时间都会变得杂乱无序,需要定期整理;企业的一把手和品牌负责人每年需要定期总结的是不要做什么而不是再要干什么。(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既要还要又要是人性的基因,打造商业品牌恰恰相反,不能多只能少,定期修剪品牌数量,保持少精巧是绝大部分企业应该保持的聚焦法则,只有深挖一万米才能够打投一个品类,做到源源不断的不干涸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