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
(《河南程氏遗书·附杂录后》伊川先生曰)学者不可不通世务。天下事譬如一家,非我为则彼为,非甲为则乙为。
伊川先生说,读书人不可不懂得现实事务,也就是既要做学问,还要深入世俗社会。天下之事就像自己家的事情一样,不是我做,就是他做,不是甲做,就是乙做,每个人都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天下人是一家,共同负有社会责任。
10.53
(《河南程氏外书·朱公掞》伊川先生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思虑当在事外。
《论语·卫灵公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从长远和眼前而言的,其实孔子只是举了一个例子,故伊川先生补充说,考虑问题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还要把看似不相关的前后左右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虑清楚。
10.54
(《河南程氏外书·胡氏本拾遗》伊川先生曰)圣人之责人也常缓,便见只欲事正,无显人过恶之意。
责,要求指正。缓,婉转,温和。
《论语·公冶长篇》: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②,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当时人认为他为人爽直、坦率。《汉书》和《庄子》中作尾生高。
《论语·宪问篇》: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臧武仲,姬姓,臧氏,名纥,春秋时期鲁国大臣,臧文仲之孙。
伊川先生在与人谈论孔子对微生高和臧武仲的评价时,说孔夫子批评人,话说得很委婉,从孔子的话中就可以看出,夫子只希望把事情讲清楚,什么是正道,而没有暴露他人过错和邪恶的意图。
对事不对人,旨在说明什么是正确的,而不是要贬低人。
10.55
(《河南程氏外书·传闻杂记》)伊川先生云:今之守令,唯制民之产一事不得为,其他在法度中甚有可为者,患人不为而耳。
《孟子·梁惠王篇》: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可见,制民之产指的是关乎民生的制度政策。伊川先生在此说此一事不得为,意思是说保证民生的底线不能破,不可任意胡为,自说自话。
守令,泛指地方父母官。
这是伊川先生对吕希哲说的话。
吕希哲,字原明,号荥阳先生,吕公著长子,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张载、程颢、程颐、王安石游,主张为学“不主一门,不私一说”。曾先后任怀州、曹州知府。
伊川先生说,作为地方父母官,在保证和促进百姓生产这件事上,必须遵守法度,不可肆意妄为,而其他事情在法度的框架下,要大胆作为,就怕人们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