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读书笔记26

10.52

(《河南程氏遗书·附杂录后》伊川先生曰)学者不可不通世务。天下事譬如一家,非我为则彼为,非甲为则乙为。

伊川先生说,读书人不可不懂得现实事务,也就是既要做学问,还要深入世俗社会。天下之事就像自己家的事情一样,不是我做,就是他做,不是甲做,就是乙做,每个人都要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天下人是一家,共同负有社会责任。

10.53

(《河南程氏外书·朱公掞》伊川先生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思虑当在事外。

《论语·卫灵公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从长远和眼前而言的,其实孔子只是举了一个例子,故伊川先生补充说,考虑问题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还要把看似不相关的前后左右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虑清楚。

10.54

(《河南程氏外书·胡氏本拾遗》伊川先生曰)圣人之责人也常缓,便见只欲事正,无显人过恶之意。

责,要求指正。缓,婉转,温和。

《论语·公冶长篇》: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②,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当时人认为他为人爽直、坦率。《汉书》和《庄子》中作尾生高。

《论语·宪问篇》: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臧武仲,姬姓,臧氏,名纥,春秋时期鲁国大臣,臧文仲之孙。

伊川先生在与人谈论孔子对微生高和臧武仲的评价时,说孔夫子批评人,话说得很委婉,从孔子的话中就可以看出,夫子只希望把事情讲清楚,什么是正道,而没有暴露他人过错和邪恶的意图。

对事不对人,旨在说明什么是正确的,而不是要贬低人。

10.55

(《河南程氏外书·传闻杂记》)伊川先生云:今之守令,唯制民之产一事不得为,其他在法度中甚有可为者,患人不为而耳。

《孟子·梁惠王篇》: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可见,制民之产指的是关乎民生的制度政策。伊川先生在此说此一事不得为,意思是说保证民生的底线不能破,不可任意胡为,自说自话。

守令,泛指地方父母官。

这是伊川先生对吕希哲说的话。

吕希哲,字原明,号荥阳先生,吕公著长子,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张载、程颢、程颐、王安石游,主张为学“不主一门,不私一说”。曾先后任怀州、曹州知府。

伊川先生说,作为地方父母官,在保证和促进百姓生产这件事上,必须遵守法度,不可肆意妄为,而其他事情在法度的框架下,要大胆作为,就怕人们不作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伊川论好学之道 2.3 (《杂著·颜子所好何学论》)或问:“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
    乐德乐阅读 3,280评论 0 47
  • 8.15 (《河南程氏经说·书解·尧典》伊川先生曰)治身齐家以至平天下者,治之道也。建立治纲,分正百职,顺天时以制...
    乐德乐阅读 2,994评论 1 46
  • 4.28 (《河南程氏遗书·卷五》伊川先生曰)不能动人,只是诚不至;于事厌倦,皆是无诚处。 伊川先生说,无法使他人...
    乐德乐阅读 3,813评论 1 69
  • 10.51 (《河南程氏遗书·杨遵道录》)先生因言:今日供职,只第一件便做他底不得。吏人押申转运司状,颐不曾签。国...
    乐德乐阅读 1,027评论 1 40
  • 2.57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刘元承手编》)问:“作文害道否?”曰:害也。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若专意,则志...
    乐德乐阅读 3,795评论 2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