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研究“思维与情感的统一”问题》读后感
曾以为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高高在上的资深教育家,我们奋斗在边远山区的教师可望而不可及,他的作品对我们可能不会有帮助,只对那些大城市的教育会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因为山区的教育条件差,设备简陋,且教师对现有设备的使用率非常低,比如说教室里的白板,老师们不是不想用,而是不会用,会用的也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接触到他的作品之后方知他也和我们一样奋斗在乡村教育一线的教师,他的讲解和案例是如此接地气,瞬间倍感亲切。
“当每个教师日益深入教育过程的细节和奥秘,分析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时侯,形象地说,集体里便燃烧起活跃的思想来,集体便为生活提出来的问题寻找答案。而教育恩想则是集体的创造生活赖负以飞翔的翅。由于思想激励着集体,于是学校生话中最有意义和最不可缺少的事情——集体研工作,便开展起来。”这是作者在本文开头写的一段话,很是触碰到内心深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足以说融入集体生活对教师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常常很多人在一个办公室工作,集体谈及教学中问题的机会是很少的,都是默默埋头做完自己的教学工作就行。想到这些,我们该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应该从集体中来,再到集体中去。大家一起研修我们的教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同学科的老师,我们应该定期的集体聚在一起讨论、交流我们的教学,以及怎样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们敞开心扉拥抱大自然,热爱生活,酷爱探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方法方式,谨记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让我们的教学接地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努力让学生去身实践,把我们所学知识和实际相联系,这样学生能学以致用,还能掌握牢固的知识。这也就是作者所说:“我发现,学生们使用的许多词和词组,在他们的意识并没有跟鲜明的表象以及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发生联。”这也就让我们警醒,我们必须努力让我们的教育接地气,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活的。
“我们当教师的没有教儿童思考。从他开始过学校生活的最初日子起,我们就把他眼前那扇通往周围大自然的迷人世界的门关闭了,他再也听不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听不到春雪融化时水滴的丁冬响,听不到云雀的婉鸣唱了。”让我进入深深的思索,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定不能闭门造车,我们要让学生有话说,必须先有生活经历。原来我常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先去做,再来写,比如,先吩咐孩子们去做自己会的家务,然后再釆与大家分享,再去写在本子上,这样孩子们有内容可写,避免了空洞,也避免了坐着挖空心思的去想一句写一句的困难。但现在,我与孩子们一起动手,每次写作的时侯,孩子们总是期待我的分享,部分孩子也乐意分享。还有孩子主动读自己的写作给大家听。每个季节我都会让孩子们去亲近自然,去大自然中找一找每个季节的特点,然后回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分享,孩子们的眼里总是能发现一些东西,让孩子们在集体中得到成长。
教师需要在集体中成长,孩子们更需要在集体中去锻炼自己。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注入新的感情,让孩子们的知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学到的知识得以活起来,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学和做中得以发展。让老师们一起携手共进,先让自己更好的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