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己这一年,成长是飞速的。从过去非常讨厌自己,爱攀比,拉踩,挑剔,眼高手低……数不胜数的毛病,到现在慢慢喜欢上自己,认可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一个个挖掉了那些劣根,踏踏实实地变好。
朋友说,“你知道吗?这一年,每次跟你聊天,都感觉你在发光。很有营养。能让我获得很多力量。每次我没有信心的时候,你总能看到我身上潜藏的闪光点。不断的鼓励我。帮我理清思路,豁然开朗。”起初觉得这是客套话不太相信。随着这样说的朋友越来越多,包括父母态度上的转变,老妈见面总说跟我聊天就是来取经的。妈耶,受宠若惊。不论这些话里带着他们多少的爱,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己的成长一定是相当明显的。
确实。从前没有办法一个人待着,看着自己都烦。也不会自己找乐子,一天到晚吃饭,睡觉打游戏,毫无生机。被动的等待着救世主的到临。自己一文不值,又看不起身边的人。现在是非常能够与好好自己相处,做喜欢做的事儿,健康饮食,早睡早起,爱惜自己,也不奢求谁来拯救我,我自己就可以拯救我自己。不再贬低,打压身边的人,来捧高自己。而是认真的去欣赏他们的优点,求同存异。
由过去自卑敏感讨好型人格转变成现在自尊自爱自信的小太阳型人格。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接下来,我会把所有的尝试中,有效的部分分享出来。
首先要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
不论性格,思维,外貌,性别等等,除了身高,脸都可以去整。很多人说性格是不能改变的,可以说这个固有思维害了我很多年。那时候就觉得,性格决定命运,我的命运也就这样了。认命吧。天呐,这什么破逻辑。所以请谨记,一切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是环境的产物。你的思维和性格都是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在不同的环境当中碰撞下形成。所谓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是这么来的。
Ok,我们现在知道了,内在受环境的影响。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呢?就是要找到你向往的理想中的自己,你希望他所拥有的品质是什么?把自己浸泡在那种环境当中。这种改变是没有办法靠外力来促成,必须靠你由内而生的渴望。
实操一:列出理想的自我画像,找到对标的学习对象。
别光凭空想,去写下来。然后找到对应的。拥有该品质的人他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认为他有这个品质?是身边人就去问他,不是身边人就去看他的作品。
比如:我是个很自卑的人,我想要获得自信,我觉得杨天真是个非常自信的人,为什么觉得他自信呢?因为他说话的时候谈吐笃定,观点清晰,逻辑自洽。让人信服。这种感觉让我觉得他是自信的,是我所欣赏和向往的。那么杨天真就成了我的研究对象。那他是怎么做到?看他的访谈,书籍。看他针对这个方面的讨论。当然,有本事直接去问他,那是再好不过了。我是在她的书籍当中看到他提出的“建立自我评价体系是自信的基础也是堡垒。”然后一步一步推导到自己身上如何去建立做评价体系?(在“小熊的自我剖析“有详谈,这里不做赘述。)
实操二:找到输入途径。养成阅读习惯,让他变成你的放松方式。(看视频讲座也是一种输入,但远不及阅读高效。)
我以前是从来不看课外书的。觉得自己看字儿就乏,看书就困。其实这是对自我的偏见。也是大众化对于“看书就困“的刻板印象造成的。久而久之你就自己认可了,这挺可怕的。
实际上,看这本书困的原因,是因为你没有找对书,这不是你目前阶段所喜欢的书。我们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就要先易后难。先从你最喜欢的看起,漫画,小说,哪怕是小黄书……要“开始“得轻而易举,才能享受其中。他才不会是一个让你一想到就困难的事。才能变成你的放松方式。慢慢的随着素材越来越多,你的谈资也变多了。可以感受到他的好处。然后就会继续想看。这个时候,类型就越来越广了。不再拘泥于最初那几种。思维和语言都可以跟着作者的文笔天马行空。这一个想象中的虚幻的,宏伟的世界。恭喜你,你又拥有了一个世界。
实操三:找到输出途径。把学到的想到的,以你身心舒适的方式做出去。能说则说,能做则做,能写则写。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找个能聊的人(没有,找个陌生人也行。)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说出去。很多时候,我们在说的时候,也是在整理自己积累的东西。你想要准确的表达,那就需要去整理自己的逻辑。你想要输出有价值的观点,你就要不断的吸收,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输入到输出,形成一个闭环。费曼学习法正是这个逻辑。
所有你想有的,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都可以一步一步获取。让开始变得轻而易举,再慢慢深入,踏踏实实的耕耘,你会收获你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