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管理者养成计划课程的第三课《管理者的成长之路》,了解了从普通员工晋升成为不同层级管理者的关键能力要素。
第一阶段:普通员工阶段
最需要具备和提升的三项能力是:执行、业务、沟通,这是完成这一阶段挑战的关键能力。
1执行能力,最重要的是目标感和行动力,这几乎是每位企业经营者都最看重的能力。
2业务能力,它代表了领域内知识的积累,持续的学习能力以及经验管理能力,它既是成为优秀员工的立根之本,也是未来在管理角色中“培育下属”和“有效决策”的基础。
3对于沟通能力大家有很多误解,很多时候大家感知到的只是普通的“表达能力”。
而沟通能力中的“换位思考”“有效倾听”“有效沟通”,其实才是更需要训练的部分,它可以为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基层管理者阶段:
1、获得团队的认可和信任。如果你在百度或知乎上搜索“下属”一词,首页都会出现“下属不服管、不听话或不配合,怎么办”这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领导力的问题,说白了,如果想要获得团队的认可和信任,必须展现自己的「领导力」,让下属尊重你,佩服你,进而愿意跟随你。
2、推动团队达成组织目标。管理者容易忽略一个事实:管理者的个人执行力强并不意味着团队执行力就一定强。
想要推动团队达成组织目标,你需要提升团队的执行能力,这意味着你要学会使用「制订计划」、「过程监控」、「复盘改进」等一系列管理手段。
此外,它还要求能对要完成的目标和所做的事,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同时把握每个下属的水平和状态,让下属充分认同自己的目标和负责的工作。
3、帮助团队改进和提升。当成为管理者后,你会发现要持续出色地达成团队目标,只靠自己一个人会独木难支,团队能力才是你在工作中持续取得成功的前提。
想要胜任基层管理者,你需要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完成角色转型,主动承担管理责任。你还要学会计划管理的方法,推动团队达成目标。最后你要提高自己的辅导能力,帮助团队改进和提升。
第三阶段:中层管理者:
1系统性地解决问题,当管理一个团队时,你可以跟进团队的每项任务,定期与每个下属一对一地沟通,亲自参与重点事项。但当管理多个团队时,你再用这种方式就会难以兼顾。
这时你需要改变解决问题的方式:你将不能只看表面问题,更要学会抓住根本规律,抽象和简化问题。你将不再关注细节问题,而是看见全貌,聚焦核心问题。
让一线管理者充分发挥作用,即让他们管理好自己的团队,确保团队稳定可靠地交付工作成果。这是你应对更多问题的另一种有效途径。
2.需要学会充分「授权」,并根据每个一线管理者不同的状况,把握好干预和支持的程度。更进一步的,你需要辅导和赋能一线管理者带好他们自己的团队。
3统一目标,平衡资源和利益。管理者带领的各个团队之间,会自然地相互比试和争夺资源。
在行动之前,你要避免自己的限制性心态。有的人在做了一段时间的管理之后,被其他人批评不会管理,就会给自己打上标签,比如,“我不喜欢跟人打交道”、“我不善于做计划”、“我无法成为领导”、“我本来就不是一个自律的人”。
为了让自己的行动更容易有信心,你要学会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个人优势是管理发展的起点,具体来说,你需要明确自己素质上的优势,例如行动力强、逻辑缜密、人际亲和、有进取心、责任感强等。
每个人都是从不会管理到会管理,既需要「知道」,也需要「做到」。说到容易做到难,所以需要管理者不断修炼到知行合一的状态。
管理者的最重要特质是:开放。要能够接受不同的声音,真诚接纳不同意见,及时复盘,成长型思维,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