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湘争流 黄洁
今天张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语文情境任务创设》在研读课标时我也请留意到与“情境”相关的词有:真实情境、语言情境、学习情境、语言运用情境、语言实践活动情境、交际情境、社会情境、阅读情境等。
1.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布置任务来引导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路径、资源、要求以及建构框架。
2.在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3.在课程实施建议中,特别提出要增强“情境性、实践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生活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如张老师分享课例《长江的源头格拉丹东》中采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a.拍照打卡活动 b.图文并茂发朋友圈 c.评论朋友圈 这三个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且符合学生的认知,因此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程内容部分,是2022年版新课标新增设的部分,其提出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三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各有特点又相互关联。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5.在学业质量部分要求“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由上可见,语文教学的情境性已经是当下新一轮课改的题中之义,时代需求,也就意味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在应试化教育的熏染下,语文变得生硬,缺乏了学多活力。语文的趣味性在我们的课堂中渐渐消失。有时候语文课堂陷入死沉的氛围,或者是学生不能够完全接受知识点,不是因为学生基础差或者是不想学,而是他们觉得语文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跟自身的现实生活脱节。因此如何使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李吉林认为,“情”主要指“情感”,有时也指“情调”或“情趣”;“境”主要指“意境”或“境界”,有时也指“场景”或“场域”。她把“情”与“境”整合起来,将“情境”理解为一种浸润着情感、充满着情调和情趣的教育场域。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
1.生活展现情境: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种情境非常真实,但对时间场地有要求,不能随时随地发生有价值的情境。
2.实物演示情境:即以实物为中心,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
3.图画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4.音乐渲染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5.表演体会情境: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课本剧活动与语文情境教学相结合。
6.语言描述情境: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学习情境创设路漫漫,值得我们深挖的地方还很多,感谢这样的研修机会能遇见这么多优秀的老师与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