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觉醒》安全基地领导力
一、安全基地的概念
什么叫安全基地领导力呢?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小时候是怎么学会走路的,或者你看到其他孩子是怎么学会走路的?一定是前边有一个张开的臂膀。这个张开的臂膀给他提供了安全感,同时也给了他挑战。在安全感与挑战的结合之下,孩子可以非常欣喜地迈着蹒跚的步伐,踉踉跄跄地走向一个新的目标。
“安全基地是指这样一类人、场所、目标或事物,它们能够在提供被保护感、安全感和关爱的同时,给人以开拓、冒险和寻求挑战所需要的鼓舞和能量。”
人会本能地亲近并寻求安慰于给自己带来保护感的人。在我们的人生中,一定会有一些人能够给我们带来被保护感,比如说我们的父亲、母亲,或者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初入职场时给我们带来很大帮助的领导。被保护感能让我们更有动力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我们每一个人既能成为他人的安全基地,又要拥有自己的安全基地。
案例:作者记得他当年作为一名警察处理一个人质绑架案件(勘误:以心理学家身份协助警员处理暴力案件),他当时刚毕业还年轻,结果一名老探员说:“你进去,跟劫匪谈判。”他吓坏了,因为他从来没有试过。结果他竟然和平地处理了这个人质劫持事件。出来以后他吓得浑身都是汗,责怪老探员,说:“你为什么让我做这样的挑战,给我这么大的压力。”那个老探员说了一句话,说:“我知道你行。”这一句“我知道你行”在作者的心中记了这么多年。几十年过去了,他初入职场的时候被别人说的这一句“我知道你行”,依然是他不断挑战高绩效的一个动力。这里的技巧就在于关爱与挑战缺一不可。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既要有关爱,又要有挑战。
高绩效:“挑战自我和他人的成见,实现超越一般预期的成就”。
四个问题:
第一,为何要成为一名安全基地领导者?
第二,如何给他人提供关爱、安全和宽慰?
第三,如何给他人提供迎接挑战和承担风险的勇气?
第四,如何将这些理念付诸行动?
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人对于安全和风险的感觉。如果只提供安全感,那会成为避风港;如果只提供挑战,那会引发对方的自我防卫。真正的安全基地是一种等待的状态。
即使是很忙的人,也可以成为许多人的安全基地。安全基地应该是优秀的倾听者,能够捕捉到对方所发出的信号(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密切关注他人的需求,而不是草率地强制干预。此外,安全基地不应急于声明立场,而应该巧妙地利用提问来引发对方的思考。安全基地不能代替他人思考,也不应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更不要去做对方显然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安全基地要放手让他人自己做事,进而帮助他们体会其中的意义。
案例:【中国古代有一句话,讲老师和学生之间最优的状态叫“啐啄同时”。你看小鸡要从蛋里边孵出来的时候,需要小鸡在里边使劲儿,母鸡在外面使劲儿,内外部一块儿把蛋壳打开,这样诞生的生命是有力量的。如果这只小鸡没有内在的力量,完全靠母鸡从外部把蛋壳打开,小鸡可能就死了。而如果这只小鸡在里边使劲儿,外边没人帮它,它可能出不来。所以“啐啄同时”的力道的掌握,就是安全基地的领导者所需要做的事。你得有耐心,等待这个人突然之间明白了这个道理,你需要做的只是引导,你需要的只是提问、观察、发现,给他带来安全感。这就是关于安全和风险的基本理念。】
二、安全基地领导力的9个特质
(一)保持冷静
你要想成为一个安全基地领导者,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杏仁核,就是把“杏仁核劫持”降到最小程度。
有三个技巧。第一个是学会改变心态。我们讲认知行为疗法的时候提到过,你得首先换一套更加科学的世界观。比如,倒霉的事天天都会发生,倒霉的事是人生当中的一个常态;在每一件倒霉的事当中,我都能够获得学习和成长;这些事情并不是只发生在我的身上,所有做企业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你换了一个心态和价值观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不容易被杏仁核“劫持”。
第二个技巧,注意语言和说话方式,就是我们不要想到什么就直接说出来。我们的情绪失控,往往是因为我们忍不住把头脑当中那些骂人、抱怨的话脱口而出了。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等一等,换一种语言方式,学会非暴力沟通,很有可能我们的脾气就会好很多。
第三个技巧,作者建议可以做一些心灵修习。我在很多场合建议过大家,可以去森林里边转转,到公园里边摸一摸树,看看树叶,这个其实就是心灵修习。这三招能够有效地帮我们保持冷静。
(二)作接纳他人,就是无条件地、积极对待他人。
哪怕是你不喜欢的人,你也要知道,他是一个人而非一个物。当我们把别人视作自己前进路上的障碍的时候,你注意“障碍”这个词,你已经把他当作了一个东西。他挡在了那儿,成了一个障碍,成了一个包袱,这都是物化。实际上,一个再令你讨厌的人,他也是一个人,他有着人的尊严,有着人的需求,有着需要关爱的那一面。这是第二个特质,你能够学会接纳他人,看到他的人性,而不是物化别人。
(三)发现潜力
我们经常会定半年目标或一年目标,但很少有领导者关注员工十年或者二十年的目标。我们可不可以把目标设计得更大胆一点?大胆到什么程度?据我所知,有一些“超级个体”,一个人所做的贡献足以超越数十家上市公司的总和。这就是大胆的目标。这些人并不是天生跟别人不一样,或者具有什么伟大的天分,他就是被信任,自己也相信自己,然后坚持不断地努力,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的好运气。所以发现他人的潜力,发现自身的潜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质。
(四)善于倾听和提问。
参考《高绩效教练》,一个安全基地型的领导者要懂得倾听和提问。
(五)传递有力信息。
“靶心交流”,要直击要害。就是话不必多,但是说的这句话能够铿锵有力地“扎”在这个人的心上。
【案例:我印象很深的是我个人的一个经历。那时候我刚刚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是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年轻主持人,没有自信心。很多人都跟我说:“你不行,你差远了,履历也不够,能力也不行,你就是个普通人。”我就很沮丧。后来我就问我的一位老师,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位前辈主持人,我说:“我是不是不行?我觉得我做节目做得也不是很好,连化妆师都批评我,觉得我不行。”这位老师当时就说了一句话,到今天,二十年过去了,我都记得很清楚。他说:“他们不识货。”这是原话。他这句话让我的内心一下子建立了安全感,同时也建立了挑战性,就是我觉得我要证明他这句话是对的,我需要做得更好。这就是靶心交流,你能够用一句话准确地戳中对方的内心,这是需要我们提高的能力,不断练习才能够实现。】
(六)积极的思维取向,就是控制好心灵之眼,引导向积极的层面。
心灵之眼: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们的心灵如何聚焦,如何解读,这就叫心灵之眼。消极的人永远正确,但是积极的人永远前进。控制好心灵之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质。
(七)鼓励冒险,就是给他人空间。
这个世界越来越趋近于幂律分布和法则,而不是正态的分布或者是线性的分布。所以要鼓励冒险,给他人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八)激发内在动力(内驱力)
《自驱型成长》《内在动机》,这两本书都是从大脑结构的角度让我们理解他人的内驱力,以及我们自己的内驱力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强扭的瓜不甜,你非要用你的力量或者主观意志带动别人按你的方法做事,是不可能的。因为他没有内在动力,他只要碰到一点点挫折,就退回去了。安全基地领导者要想尽办法激发对方的内在动力,让他愿意成长,而不是逼着他成长。
(九)被感知力。
被感知力:比如说,孔子之于我就有着被感知力。虽然我从来没有见过孔子,我只是读过他的作品,但是我经常会想:如果孔子遇到这样的状况,他会怎么说,他会怎么做?在《论语》当中,他有过这样的提示吗?这就是一种被感知力。你未必要天天跟你的员工一块儿吃饭,一块儿喝咖啡,一块儿聊天。你的公司有可能越做越大,你没法照顾到所有的人,但是你能够让他们产生被感知力,你让他们知道你在。
三、安全基地领导里的四大功能
(一)信任感:建立纽带关系。
接纳他人和发现潜力。就是我们能够通过同情心与同理心,与他人共享目标,愿意在他人身上冒险。通过纽带关系,我们可以和他人之间建立信任。
1.接纳他人
(1)接纳他人是一个需要自我训练的过程。
(2)要超越组织的身份去认识他人及其个性。尤其在组织当中,我们看到一个人,脑子里边往往第一反应是:他是哪个部门的?他归谁管?他跟我之间差几级?我们经常会这样,所以很难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但是你反过来想一下,假如走在大街上,这个人迎面而来,他跟你是完全平等的,是一个独立的人。所以,当我们能够摆脱组织的身份去看待我们身边的同事、员工,看待我们的朋友的时候,我们会更容易接纳他、尊重他。
(3)学会一件事,从失败中学习。失败未必只是目标的失败,也可能包括人际关系的失败。你们这一段人际关系失败了,但是依然能够学到一些东西。还要学会将人和问题分开,人是人,问题是问题。我们讨论事情,不一定要涉及人格的层面。而很多领导一旦生起气来,头脑被杏仁核“劫持”,脱口而出骂人的时候,骂的都不是事,骂的都是人,都是说这个人不负责任,这个人脑子很笨,这个人不愿意动脑,这个人自私自利,等等。这些东西都会使得我们不接纳别人。所以要真正做到接纳他人,才能够去建立纽带关系。
2.发现潜力。有没有关注过下属的梦想?我们的管理者能够主动去了解下属的梦想,了解下属到底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此刻在这儿打工,当然首先是为了养家糊口,每个月能够挣工资。这是一个小小的需求,但是这个需求背后隐藏着的一定是一个人光辉的、值得尊敬的、了不起的梦想,这个需要我们去了解。
(1)第一个技巧是培养发现潜力的眼光。我最近在写一本书,写了好多我认识的很特别的人。其中很多故事都是你根本看不到这个人身上的可能性,结果他向你证明了自己,做出了一番非常惊人的事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我们要培养发现潜力的眼光。
(2)第二个技巧叫作坚持高期许。坚持高期许就意味着我们要鞭策我们的员工去实现他的梦想,而不是完成公司的KPI考核。
(3)第三个技巧叫作聘用有潜力超越你的人,并下力气培养。奥美集团的创始人大卫·奥格威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管理手段,他会送给所有奥美提拔的管理者一套俄罗斯套娃,让他们在桌子上摆成一排。这么做的含义是什么呢?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雇用比自己更强的人,公司的规模就会越做越大。但是如果我们只能够雇用比自己更差的人,公司的规模就会越做越小。这是我们发现潜力的技巧。所以,接纳他人、发现潜力的目的是能够和他人形成纽带关系。这个纽带关系能够让安全基地发挥作用。
(二)拥抱挫失,化解悲伤
你作为一个领导,一定是要推动一些变化。只要有变化,就一定有挫折感;只要有变化,就一定会有悲伤。而变化带来的挫折、失败的感觉,会导致过去的纽带断裂。悲伤的情绪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就是这样一个箭头(见下图)。我们每一个人在遭遇重大的人生挫失的时候,比如说身患癌症,当被医生告知得了癌症,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拒绝,不相信,我要再检查。接下来,抗议、愤怒,“为什么是我,凭什么是我”。第三步,悲伤、怀念。第四步,害怕、恐惧、恐慌。第五步,到曲线底部了,理性化。第六步,接受,建立新的依附关系。然后是原谅。最后是感激。这就是一个悲伤的事情发生以后,人们的普遍感受变化。有亲人离世,也是这样一个过程。被公司开除,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图片
了解这个曲线有什么作用呢?就是让我们知道,当我们在组织中推动变革,要求别人迎接挑战的时候,一定会带来过去关系的断裂,而过去关系的断裂就会有这么一个悲伤的过程。那怎么才能够帮助他人更快地走出这个悲伤的过程呢?
有这么几个办法。
第一个叫作拥抱悲伤,就是我们知道每个人都会有这个过程,我完全能够感受到这个过程。
第二个叫作包容情绪化,就是当我们的员工、代理商,或者我们的孩子,出现了情绪化表现的时候,我们不用把它作为一个标签、一个口实,或者是一个下次斗争的证据留下来。他只是情绪化,你稍微包容一点。
第三个叫作体会他人的痛苦,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用一些能够讲出对方感受的话语,让对方体会到你能够理解他、包容他。
第四个叫作学会放慢脚步。必要的时候,我们团建一下,放两天假休息休息。
第五个,利用仪式。比如做一个送别的仪式,有老员工要退休了,或者有人要离开公司了,咱们举行一个仪式,欢送他们,做一个话别,开一个讨论会,建立一个新的群,等等。这是利用仪式来缓解痛苦。最后一步叫共同向前。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用到第四个和第五个特质,就是善于倾听和提问、传递有力信息。关于倾听和提问,你要真的听到对方所说的话,并能够翻译出来,真正理解它,对方才能够感受到你真的在听。同时,学会提问。《高绩效教练》里讲要用GROW模型,能够问出一系列的问题,令对方把方向锚定在以后所发生的事上。关于传递有力信息。在面对挫失和悲伤的时候,传递有力的信息是非常有用的方法。比如可以说:“我相信你是对的,你可以自己选择。”还包括要带着尊严离开。有一次,作者要从一个团队里边离开,他去请教自己的安全基地的导师,那个导师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要走可以,要带着尊严离开,不能够走得一塌糊涂。”
(三)心灵之眼的力量。
我们怎么样能够更加积极地看待这个世界,心灵之眼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态度。
案例:【有的人的人生态度是保持不输就可以,所谓的胜利是什么?前段时间有一款游戏,制作不是很精致但特别火的一款游戏。有人采访这个游戏的制作者,说:“你们怎么开的脑洞,做了这么厉害的一个游戏,赚了那么多的钱?”那个人说:“因为我们是个特别小的公司,我们公司没有太多的考核。”这样一个项目如果是走大公司的审核流程,恐怕都不能达到上线标准。但是在这个小公司,想干什么就去做了,没想到它创造的效益是很多大公司投了很多钱也无法达到的。这就是一个胜利的姿态。所以,我们的目标是要追求胜利。】
控制心灵之眼有三种途径。第一个是积极地表率。第二个途径是影响他人的自我意识。我们要想办法提高对方的自尊水平,激发对方心中乐观的态度。中国古人有很多这样的做法,像孟子给诸侯的建议往往不是实操层面的,而是先想办法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这叫作影响他人的自我意识。第三个途径叫作主动帮助他人提升自我控制力。比如说我们讲过ACT(接纳与承诺疗法),这个心理疗法的核心就是调整你的心灵之眼,让你重新观察你的生活。我们经常觉得人的烦恼比动物多,核心原因是我们有很多语言和词汇。当我们想到了很多语言和词汇的时候,那件还没有发生的事都似乎影响到了今天的我们。ACT就告诉我们,要改变这个状态,就需要让我们的语言文字和我们现在的状态解离。解离的过程其实就是调整我们心灵之眼的过程,它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在当下,聚焦在我们目前可控的事情上,而不是被那些没有发生的、负面的想象控制我们的情绪。
在心灵之眼这个模块中,我们需要用到特质六和特质七。特质一到特质五我们前面都讲过了。特质六就是积极的思维取向。我们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绝不仅仅是一个广告语,而是人类历史的总结。如果你读过很多历史书的话,你就会发现,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培养积极的思维取向有一些技巧。
第一个方法,查看你的心灵之眼,就是经常停下来想想:“我刚刚看到的是什么,我脑海当中选择的画面是什么。”我们看到的东西可能跟别人一样,但是我们脑海当中选择的那个印象肯定是不同的。所以,你要停下来,检查一下你的心灵之眼。
第二个方法,要学会欺骗自己的大脑。你得知道,你的大脑是有控制、调节的能力的,不能被惯性带走。因为惯性很容易让我们变得非常悲观。
第三个方法,挑选3个你希望施加积极影响的人。你不要一上来就想照顾很多人——我要活成一道光,让周围的人都温暖——那你可能做不到。选3个你关心的人,你希望这3个人因为你而变得积极,给他们施加一些影响,试试看。
第四个方法,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愿景。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共同的梦想,在你的梦想和我的梦想之间求到交集,形成一个共同的梦想。这时候,积极的思维取向就产生了作用。
第七个特质是鼓励冒险。作者说,我们其实一生都在下注。我们当然不是鼓励大家赌博,但是你人生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其实都有下注的成分。你下注的是什么呢?作者说我们下注的是人,而不是策略。包括你们找一份工作,也是有下注的成分的。比如说,一个年轻人到帆书来工作,他也是在下注,他下注的是什么?是这家公司未来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那其实他下注的就是公司里的这些人。
那怎么样才能够鼓励身边的人愿意去冒风险呢?这里边有一些技巧。第一个技巧,做出表率。你作为安全基地领导者要能够去冒一些风险,而不是什么事都不敢干,缩手缩脚。其实,冒风险有时候不光是赔钱的问题,很多人怕失败感,那种失败的挫折感会带来很大的打击。实际上你要知道,金庸先生讲,人生不过是大闹一场。
第二个技巧,以开明的态度对待失败。我们可以犯无知的错误,但是不要犯傲慢的错误。犯无知的错误就是学习的过程,傲慢的错误反而让我们不敢冒险,我们觉得“这事我判断了,这事不用试,没什么好做的”,这其实是一种傲慢的表现。无知才能够去探索,才能够去学习。
第三个技巧,反思自己在给他人提供冒险机会方面的作为。我们是不是言行一致地在鼓励冒险,还是我们只是把鼓励冒险写在了墙上,而没有给我们的员工足够的支持?比如说,在公司犯了错以后会被怎样对待,这体现了是否给他人提供冒险机会。
第四个技巧,注意自己的状态。“如果你的语言或者肢体语言让他人感到你对风险的担忧,你周围的人也会受到感染,它暗示了你对他们的不信任。”这就仿佛登山的时候,身后的保护员如果因为恐惧而发抖,你想想看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这是第六个和第七个特质,积极的思维取向和鼓励冒险,它的目标是调动我们心灵之眼的力量,让我们能够变得更加积极。
接下来第八个和第九个特质,它们的目的是以胜利为目标。领导力有四种模式,这四种模式像乔哈里视窗一样,是一个组合(见下图)。横轴是从低度关爱到高度关爱,纵轴是从低度挑战到高度挑战,这样就形成了四个象限。如果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低度关爱+低度挑战”,这种领导力模式叫作以逃避为目标。比如说,我们过去经常看到一些单位里边,人跟人之间每天见了面就是喝茶、看报纸,然后互相客客气气就行了,工作没有什么挑战性的目标,年终考评的时候互相都打个优就结束了。这个叫作以逃避为目标,互相没什么好关心的,也没有什么挑战性的目标。
图片
另外一种是“低度关爱+高度挑战”,就是我对你没什么感情,没有什么责任感,但是你得给我完成任务,完成不了任务我就扣你的钱,就会赶你走。这种状态叫作以控制为目标,就是完全把员工当作了东西,把员工当作了生产资料,想办法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这个是以控制为目标。
还有一个象限是“低度挑战+高度关爱”。“我对你特别好,但是咱们这个组织没啥大事可干,就在这儿一直混下去吧。”这个状态叫作以不输为目标,只要能够维持现状就行。这个常见于一个疲惫的、老的上市公司。为什么是上市公司呢?上市公司基本等于变成公众公司了,变成公众公司以后,董事会权力很大,董事会任命了CEO,那么CEO掌管了整个的公司,他为谁负责呢?这个公司背后所属的个人已经很模糊了,变成整个市场了。所以,管理者的目标就是大家在一起,不要太烂就行。这个叫作以不输为目标,凑合就行。
最后一个象限是“高度关爱+高度挑战”,就是我们有着很高的目标和追求,同时我们很团结,我们相互很关心,我们会很关注个人的发展,这个叫作以胜利为目标。我们要追求的就是最后这个象限,就是要把我们的组织做成一个“高度关爱+高度挑战”的组织。它的内在声音是什么呢?叫作“我们能够一起成就伟大”。我们和我们的员工,我们和我们的团队成员,能够一起成就伟大。这里的核心词汇叫作勇气,就是我们是不是可以调动所有人的勇气去挑战那些未知的事物,去创造那些超高的绩效,去做出一些别人的成见范围之外的事情。
这里用到的是第八个特质和第九个特质。第八个特质叫作激发内在动力,这部分大家可以参考我们讲过的《自驱型成长》这本书,从大脑的结构告诉我们内在动力到底从哪儿来。激发内在动力的技巧有三个。第一个,总结你的激励措施。你要反思和评估一下自己过去给员工的激励措施到底都有哪些,是不是只懂得发钱,或者更糟糕的,是不是只懂得罚款,或者只懂得提拔,而没有从心到心的交流,没有价值观的认可,没有相互之间的精神层面的沟通。这是第一个,反思自己的激励手段。
第二个,了解他人。我们前面讲过,你要知道你员工的梦想是什么,只有找到了对方的兴奋点,你才知道调动他的哪些内在动力最有效果,人跟人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用参与感和成就感激励他人。很多管理者为什么喜欢孤军作战?我们看到很多管理者一旦被提拔成领导以后,加班、熬夜,干得特别带劲,然后其他员工冷眼旁观。为什么呢?因为员工觉得跟我没关系,都是你干的。甚至很多领导主动替员工干了很多的事,员工还怨声载道,因为员工觉得我根本没有参与感。所以,参与感这件事情非常重要,要让员工感受到是他在做事情,是他的努力造就了这样的成果,而不是他上边的领导。你只要成为他的安全基地就好。这是激发内在动力的一些小方法。
第九个特质就是被感知力。被感知力的核心不是身体,而是心灵。你跟这个有感知力的人可能一年才见一面,甚至都见不了面。像佛陀、孔子,他们成了很多人的安全基地,是一个文化符号。那如何去打造你个人的被感知力呢?这里有四个方法。第一个,注重与追随者交流的质量,而非数量。不是说天天混在一起就是好的。我们有很多领导的办法是跟员工打成一片,天天吃火锅、唱卡拉OK。这样建立起来的友谊,不能说没有用,但是作用有限。我们要想办法进行深入的交流。
第二个,到处走走。你不要在公司里边变得很神秘,让大家看不到你,你要在公司里边经常出现,让别人能够见到你。第三个,简洁地交流。不用说太多的话,啰里巴唆是特别烦人的。当你跟他们沟通的时候,注意言简意赅,用靶心式的交流方法,在他内心当中烙下一个印。第四个,让别人知道他们可以找到你。就是让追随者们知道他们可以很容易地联系到你,
以上是九个安全基地领导特质的作用,分别是建立纽带关系;拥抱挫失,化解悲伤;调节心灵之眼的力量;以胜利为目标。
接下来,我们要学会强化自己的安全基地,就是我们自己得给自己找个安全基地。我们内在的安全感和挑战性来自哪儿?首先自我的认知很重要,然后我们要把人作为安全基地,同时也可以把目标作为安全基地。还有很多其他的可以作为安全基地,很开脑洞。
除了人和目标,事件、经历、场所、信念和标志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安全基地。对于那些四海闯荡的人,祖国可能是他们的安全基地。如果你生长在山区、海边、森林或农场,家乡的地貌就有可能成为安全基地。此外,宗教也是很多人的安全基地。
物体也可以成为安全基地。很多小孩子走到哪儿都喜欢带一个小毯子,喜欢带一个小被子,因为那个东西会给他带来安全感。一件定期重复去做的事情,也可能成为安全基地。比如说写日记、坚持跑步,都可能会成为你的安全基地。对于有些人,公司的品牌标志甚至也可能成为安全基地,他会找到这种归属感。
还要记住一句话,伟大的领导者都是后天造就的。伟大的领导者不是天生的,千万不要迷信天生的领导者,伟大的领导者都是后天造就的。我们也可以成为我们自己的安全基地。以上讲的是首先要打造好我们自己的安全基地,
然后,我们要努力地成为他人的安全基地。你说:“我能成为别人的安全基地吗?”可以。安全基地未必是完人,如果非要找一个完人成为安全基地,是不可能的。相对于别人来讲,只要我们能够给他带来安全感、信任、欣赏,能够激发他的挑战性,那我们就可以是他的安全基地。
然后,进行反思以及学会深度对话,有助于我们成为他人的安全基地。什么叫作深度对话?要学会提高跟别人谈话的质量,要能够进行价值观层面的对话。
比如,你第二天要跟一个员工进行谈话,你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状态:“我此刻的状态是不是平静的,我是不是乐观的,我的心灵之眼所看到的东西是不是积极的、进取的。”第二,“我期望这个谈话的成果是什么”“我希望给他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力量”,先进行预设,想清楚。第三,“我能够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有哪些选择的空间,有哪些让步的可能性”。我们有时候跟别人谈一件艰难的事,往往谈不下去,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思考过让步这件事,我们觉得不能够让步。如果双方都不让步,那这件事大概率谈不下去。我们事先应该做好让步这样的准备和想法。第四,“我通过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引发对方更加深入的思考,激发对方进行深层次的讨论。
有时候我们吵架就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儿,只是觉得自己不能被欺负了,自己不能吃亏,所以得先把自己保护好。这时候你会发现,根本没法交谈,更没办法进行深度的讨论。所以,学会深度对话,能够让我们在别人的眼中更安全,进而我们可以成为他们的安全基地。
最后一章,作者说把组织变成安全基地。我为什么说希望我们整个公司的人都能够学一下这本书,或者把这本书好好地读一读,就是在于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不是说我一个人成为全公司其他人的安全基地,不可能。因为很多人根本不来找我,也没机会在一块儿工作。
如何能够让整个组织推行安全基地的文化呢?第一步,从领导层开始。我们先从相互熟悉的领导层开始,我们能够意识到不能只对员工提要求,而没有关爱;也不能只对员工有关爱,但是没有要求。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个词,叫作人性化。安全基地领导力的核心理念有点接近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以人为本,知道人不是机器,不是螺丝。而过去很多领导力的理论都是想把员工变成螺丝、标准件,忽略他的个性。忽略个性所带来的好处是可预期和标准化,负面的问题就是平庸。
“我们致力于通过安全基地领导力来实现组织人性化。当你成为一名安全基地领导者时,你首先激活了自己的人文精神,进而是他人的人文精神,最终使你的组织实现人性化。享受这趟爱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