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担心焦虑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CoCo,2岁3个月。
Coco是一名女生,在上英语课时,她选择最旁边的位置坐着,小朋友都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Coco只是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咬着手指头,一会儿望望黑板,一会儿又望望其他小朋友,她没有什么表情,也不说一句话。英语老师在让小朋友们进行单词发音练习时,她并没有读,她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眼神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老师在念到她的英文名时她没有任何反应,后来换成她的中文名字时,她将身体扭到了一边背对着老师,老师走到她身旁邀请她参加游戏活动,她用双手将老师推开。到了自由活动时间,她一个人慢慢地走到图书角附近来来回回地拉窗帘。
案例解析:
通过与家长交谈,我们了解到Coco入园前这种情况并不明显,她也经常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玩耍,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和她熟悉的小伙伴一起玩儿,但总的来说,跟小朋友的交往互动是没有问题的。因此,Coco的情况属于典型的入园恐惧,对陌生环境、陌生同伴有生疏感,对突如其来的集体生活不适应以及初次与父母分开有些分离焦虑。
Lala,3岁。
Lala是一名小男生,入园已经有两周,适应性还不错,但每天爸爸把他送到教室,他就开始哭,直到他爸爸走了之后,老师哄完了才不哭了,其他时间都很正常。但每天都这样重复一遍,家长特别焦虑,用了各种办法哄孩子,缓解早上告别的痛苦,效果都不明显。
案例解析:
哭——是要有对象的,没有人听就不会哭,因为爸爸在,所以有哭的对象,那就哭给爸爸看。为什么一直哭呢?因为Lala的爸爸也一直是焦虑的,影响了孩子的状态。
如果爸爸比较放得下、焦虑少,那孩子也会轻松很多。所有入园适应时间长的孩子,基本都与父母有关。入园焦虑不仅是指孩子的入园焦虑,父母的焦虑也占很大比重。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你在想什么、你是否担心这个事,孩子是明明白白的。焦虑就是这样形成的,孩子虽然不会表达,但他们是用行动在表达父母的潜意识。
上幼儿园这件事,不仅是孩子害怕,实际上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同样害怕,于是,孩子自然会呈现出害怕和特别不适应。如果父母、爷爷奶奶觉得上幼儿园是好事,那么,孩子慢慢也就会放下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