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就是终极的复杂”这是达·芬奇的一句名言。
有人说达芬奇是想表达画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有人理解是告诉人们任何事都需要不断的练习;还有人说达芬奇要表达的是所谓完美,即为在现状上无法添加,无法削减的状态。
在《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一书里,“黄金三分法”就是看似再简单不过的事,实则要做好确是一件复杂的事。人对于简单事物总会很容易出现下面二种情况。
因为简单所以未能付诸实践;
因为简单做起来很容易虎头蛇尾。
要将所学变为所用,路径大体一致。了解、使用、再升级到利用。
了解“黄金三分法”。
“黄金三分法”是将方格笔记本“分为三部分”记录。从左向右依次将笔记本分为三部分,按照“事实→解释→行动”的顺序记录笔记。
书中列举了几个著名的笔记本“黄金三分法”:
东大录取生的笔记本和康奈尔笔记本的“板书+发现点+总结”
埃森哲公司“PointSheet”(重点表单)的“题目+重点+行动”
麦肯锡公司的“空·雨·伞”
这些笔记本都有一个通用的“框架”,那就是“黄金三分法”。
每次了解新事物我总喜欢先从设计缘由入手,方格笔记本的设计遵从简洁、人性化、符合人的本性、可操作性以及促使思考的几项原则。
以我比较倾向的东大录取生笔记本设计思路为例。
横向设计。东大录取生采用的“黄金三分法”是横向设计的,原理是人的眼睛是左右横向排列的,因此人横向的视野会比纵向的视野开阔。
笔记本的使用方向可以改变我们对信息的理解速度,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
“黄金三分法”内容设计。东大录取生主要需求是学习效果,而学生通常是先听老师授课,再整理知识、信息,最后做思考总结。因此它的“黄金三分法”由左至右分别是“板书”——记录老师授课内容、“发现点”——整理和自己疑点的记录、“总结”——根据整理的知识和自己的疑点得出方法和行动指南。
左右两页一个主题。学生的很多知识点所包含的容量巨大,故将笔记本的左右两页作为一页,来记录一个主题。
比例设计。“板书”占左页整面,以便记录老师授课的庞大内容量;右页平分,“发现点”内记下老师点评、自己疑点、注意要点,学生要学会舍弃,舍弃无关内容留下重点。“总结”内写下解决疑点需要采取的行动及相关总结,要求尽可能简要。
“黄金三分法”是一种思考方式,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理清思路,然后坚持使用,“始于型,终于型”,通过进一步锤炼,将此方法告知更多人做输出,有一天你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士。
使用“黄金三分法”。
“黄金三分法”可以使用在很多场合,通常在学习和工作中作用最大。
1.上班人士谈事记录信息,开会时当场梳理各方意见,整理方案要点等
2.需要演示讲解的人,为制作演示文稿打草稿;
3.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和学习的人(特别是学生)可以用于记忆、思考、传达性笔记本;
所谓的执行力,取决于你的渴望程度。
当经过第一步的了解,对“黄金三分法”获取一定认同感后,尝试渴望就会升级,一旦有了渴望很多事你就容易迈开第一步。
第一步跨出去,第二步跟上去,都没大问题,可就在第十步或是十五步你可能就掉链子了。因为这时很多尝试有回报,但还没有高回报。
怎么办?坚持办!
努力坚持这条路没有捷径,它说你要是不过我这关,以后你的很多路就是“死路”,你走不通的!
这个“怪家伙”还会说:只要你做到了,我一定会给你回报。多少?难说!
利用“黄金三分法”。
利用:着重指更有效地、更充分地使用,并使事物或人对使用者有益处。
利用是使用的升级版。使用更注重的是实践,不断的实践,最后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而当你熟练使用后,你需要在使用的基础上做提炼再叠加推广,通过推广在输出的过程中寻求新的认知,将工具由小变大。
态度上,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要不断反思,灵活运用,调整到最佳效果。
行动上可将此方法做推广,推荐他人使用,在教的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就会内化为自己的。
不要有怀疑,再简单的事都可以做到极致。羽田机场的清洁工新津春子,荣获“最干净机场”四连冠的功臣之一,甚至被称为“国宝级匠人”。
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你就是夜空中那颗最闪亮的星星!
如果此篇能对你有所帮助,给我点赞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