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说说抵御共情阴暗面的十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分辨有目的的共情和真正的共情,作者对这两种共情进行了区分。
认为两者首先是动因不同,真正的共情是由关心他人和渴望去帮助他人激发出来的。但有目的的共青则关注于他人能给我们什么,或者我们能从他人那里逃避掉什么。
其次是目的不同。真正的共情我们会更关心和尊重他人,并且寻求真相。有目的的共情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就不那么重要,我们最终目的是寻求个人的收获和满足。
有目的的共情可以是比较善意的,也有这邪恶的一面。最经常的情况是有目的的共情和真正的共情并存。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确实是关心别人,但是也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东西。就比如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为了拿到薪水,但同时过程中我们也在真正关心着别人的安全和发展。
另外有一种偏差就是如果想从关系中获益的话,共情就不可能是真心的。但作者认为真正的共情总会让我们获益,当然这种获益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财富,因为我们带着共情给对方回应,就会加强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连接,拓展我们的视角,与此同时,我们的自我感觉也会越来越好,自己的压力和焦虑也会减少。
真正的共情会让双方的关系稳定牢固,但有目的的共情所驱动的关系总有一天会失去平衡。如果我们的关系被有目的的共情所主导了,那就要关注它的发展方向。有目的的关系会发展成真正的关系,同时真正的关系也能变成有目的的关系。
第二个步骤是了解自己的渴求。作者认为我们的渴求暴露了我们生活中缺失的部分,也更容易让我们受到共情阴暗面的伤害。我们要问问自己,以往的渴求和当今的渴求有什么关联?如果要想明白我们一直以来的渴求,就要重新去访问我们的过去,找找过去哪里缺失了共情,而共情总是会把这个寻找的旅程带回到过去,并不是让我们批判责怪过去的事情,而是要让我们弄明白我们是谁,为什么会有现在的感受和想法。
第三步是像我们天生的本能,相信身处危险的时候,共情的本能会保护我们。当我们身处危险的时候,我们的情绪脑会发出警报,但也避免不了其实情绪脑有时候会反应过度,在没有危险的地方觉察到危险。所以我们也要让思维脑发挥作用,让我们从恐惧中解脱出来,去解读别人的意图,去实施可以救命的行动。思维脑和情绪脑可以相互依赖共同指导我们的行动,保护我们的安全。
第四步骤是保持注意力。作者提到了我们要有注意其他细节的能力。而我们的课程会限制我们关注全局的能力,共情为我们提供了全景和涵盖一些周边信息的广角镜头,并让我们在时间轴上做操作,让我们更能看到事件发生的顺序。所以我们要经常问自己,我们如何能拓展我们的视野,让理解更全面,回应的更敏感。有时候我们在偏见的影响下,很难看到全部的真相,所以我们需要保持着细节的注意力。
第五步是当心突兀的接近。如果一个陌生人跟我们闲聊一会儿就想跟我们套近乎,那我们就要当心了,他们脑子里想的肯定不只是我们的利益。但也有例外,比如陌生人参加作者母亲的葬礼,给作者一个温暖的拥抱,并且说感觉好像已经认识他一辈子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比较肯定,这是出于真诚的关心和在乎。但是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十分钟之后就伸出双臂搂自己或者是跟我们熟络,那多半是出于自私的原因跟我们熟络的。一个很好的判断方法就是当我们拒绝他的时候,想想他还会和我们做朋友吗?所以作者认为,在与别人促膝长谈或首次约会很成功之后,不管你感觉有多么亲近,别人有多么和善,都要慢慢来。
第六步
是小心过冷或过热两个极端。作者认为,共情需要一个平衡的温度,可以用冷静的反思把火热的情绪平息下来。 特别指出的在冲突时,一些特征会损害关系,一些特征会有助于关系的稳定。退出和忽视对关系有害,发生和忠诚有助于维护关系。
退出行为包括威胁要结束这段关系,愤怒地离开房间,反应很粗鲁。这是一种过热的极端。而忽视是一种被动的破坏性行为,是过冷的极端,包括拒绝讨论问题,不断点头,但并没有真正在听,回避一些争论。
相反,发生和忠诚有助于让我们保持冷静。发声是主动尝试把事情讨论清楚,愿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忠诚是等着情况好转,冲突中保持乐观,别人批评伴侣时我们也会为其辩解。我们准确地推断伴侣的想法时就能压抑住自己做出破坏行为的冲动。
最后作者还指出,不惜代价的和平就是战争,如果我们把所有能量都用于维持一段付出比回报还多的关系,那就是再向共情的阴暗面投降。
第七步是远离总是责怪他人的人。
作者认为我们要识别出爱责怪他人的人。作者认为这一类人在生活中会去寻找容易内疚的心灵,在这些人身上种下他们的不认可和谴责,如果我们跟某些人在一起总是很内疚,就要评估一下他们的归因行为。他们是否把问题都怪在别人身上?是否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责怪他人意味着共情的绝对缺失。
第八步是警惕别人为了他们的目的,煽动你的情绪。作者以憎恨摇滚歌曲传播给成千上万年轻人的例子出发,认为共情的阴暗面会悄然渗透在我们生活中。当我们在一段关系中不自在的时候,要用评估技术去判断这个人是不是暗中还有其他目的。但是我们要记得,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共情需要花时间,但不能太仓促。但是共情的阴暗面也并不总是以邪恶为目的,真正在乎我们,关心我们立的人,也可能会用一种微妙的,但是具有破坏性的方式操作我们,让我们接受他们对我们的想法和感受解读。不管我们多么有智慧经验,我们也不能决定别人应该走哪条路,在给出我们的解释和建议时,要留有余地。
第九步是留意不一致的言行。作者认为一些人过于关注自己的需求时,就容易表现得不一致。当情况符合他们的需求,他们就善良体贴,不符合他们的需求,就自私。作者认为我们会出现不一致的行为,但持续的不一致就代表了共情的缺失。当不一致成了一种可预测的模式,我们在艰难平和的时候都持续这样,那我们就可以肯定这种人的共情是不够的,阴暗面就在不远处。
第十步是共情不是善良的同义词。这一步作者纠正了那些看起来像是共情的阴暗面,但实际上却是艰难又坚定的洞察和理解的例子。正像作者说的,只要初衷是帮助别人成长成为及想要成为的人,那做出一些实事求是的评估,可能是难以下咽的苦药,病人会因为愤怒而对作者猛烈攻击。但作者为了他们的利益考虑,当他们通过某种方式伤害自己的话,作者也不会害怕冒犯或伤害他们的感情,就忍住不说。最终作者还说了共情对身体的伤害只是一种,对内心和精神的伤害更大。只有通过共情的力量我们才能发现我们是谁,我们想要成为谁以及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共情能教我们如何避免一言一行中的欺骗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3.这十个步骤的关系是什么?
这是个步骤,可以分为对自己和对他人两个方面。对他人,我们要区分别人的贡献是否是目的性的,对方的突然靠近是否有目的?注意他人过冷和过热的氛围,远离责怪他人的人,识别煽动你情绪的人, 注意别人不一致的言行。
对自己的有:识别自己的渴求,要保持情绪脑和理智脑的平衡,要用广角镜头看待全景,要学会说一些有益于他人但难听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