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跟随张琦老师发布的音频,读了《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其中的几讲,感悟颇多。
其中《少才是多·无才是有·慢才会快》这一讲中,”少才是多“--明晰了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占用时间少,学生时间就会变多;说得话少,学生说的就会变多;提示给得少,学生思考就会变多,进而深入。”无才能有“--而当教师准备必要、少量得教材内同,甚至完全不准备教材,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材料由学生来供应,无论是学生对于问题的反馈、写下的文字或是画出的图案,这些都真实的反映了他们当时的思维,这才是真正贴近学生的最好的教材。”慢才会快“--教师必须让学生在基础单元或 基本的教材内容学习上有充分的时间来学好,让学生们把根基充分打好。不平均分配每一单元的教学时间,先“慢”,后“快”。
“个人抢权”和“随机挑人”都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反馈和检验学生是否有认真参与课堂的一种方式,“个人抢权”其实就相当于传统课堂中的“举手回答”,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只有对答案比较有把握的学生才会参与。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选择用“随机挑人”来反馈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它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倾听的想法,让所有的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不过前者更为客观,后者主观因素多一些。其实不管使用哪一种,都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学得更好。抢在于展示,挑在于激发学生的注意和潜能。适当的使用二者会让学生充满紧张与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