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昨天中秋节,全家团圆的日子。
想起小时候,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看月亮,又大又圆,那时候有无限的遐想,天上有什么呢?真的有嫦娥、玉兔吗?有吴刚在砍树吗?真的是小小的脑袋,大大的问号。
现在,没了这份心境,也没了这份雅兴,更没了这份好奇。更多的是柴米油盐,更多的是关心物价是否上涨,孩子的学业,肩上的重担。这是成年人的担当和责任。
还没到中秋时,在外地工作的老公就问我,老家的玉米快熟了啵,中秋能否凑着休班,连同玉米一起收了?老家还有年近80岁的公公和婆婆。公公是一位善良又勤劳的老人,对土地有着难以理解的热爱。原来种着5亩多地,还想着再承包一些地,多种些粮食。几年前,拗不过婆婆身体不好,无法承受太多的农活,就只留下了不到一亩地,种些玉米和小麦,够自己吃的,也算是他作为农民最后的一点执着吧。他常挂在嘴边的是:农民不种地,那还叫农民吗?我们知道,他对土地有着浓浓的情节不假,更多的是想为我们减轻负担,他多干一些,我们就能轻松一些。
都说父母的掌心是向下的,总在为子女考虑,总想能多做些就多做些。是的,就是这样一代代的传承。
以前单位效益好的时候,老公还在原单位工作,我们在县城居住,老公兼顾工作和农活。老家的庄稼,什么时候该浇地了,什么时候该施肥了,什么时候该收割了,心里都要装着这些。他常常感慨,上了大学,也没能脱离农村,脱离土地,还要干农活,谁让自己的家庭是农村的呢?感慨归感慨,活还是继续干。
还记得20多年前,刚结婚的那年,中秋节下班回家,本来想着回家,一家人高高兴兴地一起吃饭、赏月,因为这是我结婚后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啊。结果,回到家,傻眼了。公公找了一位邻居帮忙从猪圈里出粪呢,那时候农村还养猪,厕所是旱厕,厕所和猪圈连在一起,就为了攒粪,也就是农家肥。农家肥拉到地头上,经过发酵,然后变成肥料,撒到庄稼地里,成为庄稼最好的养料。啥也别说了,入乡随俗吧。体力活干不了,赶快洗手帮婆婆做饭,晚上干活的要在家里吃饭。
那时候质朴的农村人,邻居之间互相帮忙是常有的事情。热情、善良、不愿欠人情的公公婆婆总要留人家吃饭,干这又臭又脏的活,更要做一些好吃的给人家,下次才好意思找人家干活啊。等到他们干完活,吃完饭,我们才开始吃他们的残羹剩饭。
北方的农村,一般都是这样,男人先吃,女人再吃,有的吃就吃,没有就将就着吃些馒头啥的,反正好吃的是没有了。作为刚结婚不到一年的新媳妇,也是一样,也没有特殊的待遇,和婆婆一起吃剩饭。现在想想,也是傻得实在,就不知道偷偷留点儿,当然这是后话了。主要还是家里不富裕,搁到现在,也不会这样了。当然,也给邻居留下了好印象,都说这个新媳妇不错,又勤快嘴又甜,还不“贪吃”。那时候,评价好媳妇的标准是勤快、干净、孝顺、有好吃的紧着自家的男人吃,哈哈,想想有意思。
20多年过去了,对于过节,好像没有那么大的兴致了,不再期盼过节。现在的过节,无非就是比平时多做几个菜,一家人举杯畅饮。仪式感是有了,可是心情没有小时候那般兴奋了。
由于一直下雨,也没法收玉米,老公就没回来。孩子要忙着考试,不想回老家,索性就随了他,我陪着他在县城。公公和婆婆在老家,我买了熟食给他们送去,也告诉他们,老公过几天收玉米再回来,让他们放心。
这个中秋,虽然没在一起,但是,我们互相牵挂彼此,每个人都在努力着,为自己的梦想,为这个家的未来,这就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