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读写的能力
提交人:于宁
河北涿州中学高二语文
从2003年踏上讲台,我一直追求成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成为卓越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我的课堂由起初的注重老师个人才华的展示,以老师的引导牵引学生思路,逐渐转变为通过清晰的课堂板块给学生搭建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舞台,观察学生的思路流向、注意学生的疑问和不足,给学生学习支架、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我逐渐顺利完成这种教学模式转变的,是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课例。
在去年新网师学习中,刘恩樵老师的课例和刘老师介绍的余老师课例,对我启发很大,我有下列体会:
一是树立“教材文本”意识,对课文大胆取舍,在备课中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标;
二是课堂结构分明、简洁,重点突出;
三是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导,比如思考的支架、模型,每个学习活动的精炼又准确的答案;
四是读写结合,把阅读和写作作为互相融合的整体,阅读读的是写法文法,写作是对阅读成果的迁移运用,语文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学科,而是在一篇篇文本的读写中积淀出的读写的能力。
余映潮老师老师的《背影》,只用两课时,抓住“精段阅读训练”“详写略写读写结合练习”两个能力点,读懂了文章、掌握了鉴赏散文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扎实有效的写作训练,非常有效率。
余老师在课前备课品读课文时,对《背影》这篇课文的特点定位为“情”“文中之情无处不在”“《背影》的语言是抒情的语言”。余老师品出了很多描写中的细处,如抒情的句子、两个“唉”、三个“爬”、四个“终于”、三次“嘱”。这些品读本身已经非常细致深入了,可是余老师并没有把这些自己的阅读体验直接兜售给学生,也没有稍加“变形”——比如改为提问,让学生向自己的阅读体验靠拢。而是对课堂活动进行了巧妙的板块设计,让学生能一个环节又一个环节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自己去走进文本获得第一手的体验;自己通过老师的“支架”指路,获得深入文本的方法,以及实践这些方法获得真切体验。
《背影》一课时重在精段阅读训练,分为三个学习活动:概说文意、品读第六段、回扣和顺联(第六段与上下文关系,从而把握整体布局构思)。这三个学习环节构成了把握整体,明白文章特色的阅读步骤和方法,符合日常阅读的习惯,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这一篇的学习而明白阅读一般的步骤。第二,符合散文的特点,散文“形散深不散”,梳理梗概脉络,明确构思布局,是阅读散文的切入点。第三,三个板块环环相扣,每一个都有充分的思考练习的时间,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深入实践。
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指导,比如,概说课文,余老师通过给四个角度,对学习方法进行了“指路”;通过“用五六个句子、注意突出第六段”的明确要求,加强了这次语文实践活动的目标性。
四个角度:建议大家这样概说课文:概说全文主要内容、概说文章行文脉络、概说父亲形象特征、概说你认为的课文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
这四个角度给学生如何进行“压缩概括”这个语文实践活动指明了路径;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概括能力强的可以概括全文,能力弱抓住一段;“建议大家”语气温和委婉,有鼓励作用。
如何通过课文为抓手训练学生语文读写能力,即“用教材教”?余老师注重对教材的处理,把“写作手法”而不是理解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二是设计巧妙的学习活动,从而体会、练习写作手法。
比如《背影》第一课时第二环节的品读第六段,余老师采用一文读多遍、选话题说一说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渐走向文本深处。读三遍分别是一感受故事,二感受结构层次,第三感受情感抒发。从讲了什么到想表达什么逐渐深入。说一说的话题有:这一段的事与情,“定格描写”,“泪”的表情作用,黑色和红色,动词的表现力,父亲的外貌描写,两次背影描写,本段和全文的关系。
以上这些话题给了学生广阔的选择范围,都是指向文本深度理解的,要求学生思考5分钟后写出答案,再给出明确的指导版答案,这样就能组织全体学生高效深入地完成一次文本理解训练。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明确集中,余老师注意搜集教材文本的解读角度作为课堂活动设计的备选点、提示点、训练点。在具体某节课的学习中,根据考纲和单元教学总目标,从中选取合适的“训练点”,这样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就会因为教材取舍恰当,能“集中力量、针对练习”。
如《狼》一分别从“屠户”“狼”角度概括段意。二简明概写《狼》的故事三举例分析情节层层相扣、紧张曲折的特征四赏析语言简洁生动五写短文分析“狼”形象特征六某段多角度美点分析。《祝福》一、例说反复手法。二、祥林嫂脸色描写欣赏三、祥林嫂眼睛、眼神八、“阿毛之死”语言描写赏析九、“捐门槛”片段的笔法赏析四、“下雪”的表达效果品析五、探析“祥林嫂被卖到贺家坳”的表达作用六、为什么写“小叔子”“大伯”?七、“柳妈”形象评析。十、本文章法结构之美
为了一整节课结构清晰,环环相扣,余老师重视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课堂教学活动安排、过程切分、节奏变化的形态与过程。 活动安排、过程切分是课堂结构核心成分,前者主要表现于教学任务、师生关系,后者主要表现于教学层次、教学方法。 教学结构,既与教学安排的科学性有关,也与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有关。 教学安排的科学性指课堂教学过程清晰有效。 设计安排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考虑各项课堂活动的不同时间长度。把握好集体训练与个别发言。 适时显现教师的作用。
为了每个学习环节能有收获,余老师注意学习活动的设计。
对课文内容的处理,对课文教学内容与部位的选择与利用,就是安排什么内容进行教学,就是将什么内容作为教学的抓手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用好课文的艺术。就是如何从简化、优化、美化、细化、深化的角度来斟酌考虑课文的运用与利用。教材处理技法的六个关键词:1.整体反复:用于精短课文的教学训练;反复多遍地利用课文,组织角度不同的训练活动。2.选点精读:在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基础上,着重利用课文一至三个重要的、精彩的地方对学生进行读写能力训练。3.长文短教:选取课文一部分或突现课文某个方面的特点来进行品读训练。4.多篇组合:用于短文或诗词教学,如比较阅读、诗文联读、先教读再自读、诗词多首等。5.一课多练:长/短/古/今文均可用,不着眼于篇而着眼于点,组织反复的练习。6.变读为写:用于教师特别的教学创意,或者专注于语言学用,或者专注于形式传用,就课文内容组织动笔写作。以上六个关键词基本涵盖处理教材的理念与方法。
语言教学最基础最朴实的方法是诵读记背,最自然、最常用的方法是读写结合。字词认读,成语练习,美词、美句摘抄,课文美句集美段式仿写,概写文章、文段大意,想象创编,写科学短文,进行课文评点或简介,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评价故事或人物,人物形象素描,替换文章标题或段落,古诗文译写改写,改文为诗写课文品析短文,课文评论课堂语言学习笔记读后随感,课中微文写作。
从整体上看,余老师形成了目标集中、训练有效的板块教学模式:
板块:一节课或一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有序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 一块一块落实,每个板块都是一个半独立的微型课。只要将教学理念转变到“多让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上来,能在步骤分明、层次清晰、活动到位等方面进行思考、斟酌,设计出简洁好用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帮我们追求实、美、新、巧的教学境界。
在被以上教学模式深深触动之后,我觉得这种教学法可迁移性非常强,能清楚怎样处理教材大胆取舍,怎样设计课堂、让学生活动,怎样读写结合多多练习。于是我在备课和上课中积极落实,有意识地在提炼和简化中制定明确的目标,注重解读方法的指导,多进行读写一体练习。课堂内容比以前更集中了,学生语文实践真正落实了,写作变得更加自然多样了。
上个学期一整个学期我基本上都是这样备课上课的。目前还有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
一、有时对教学内容的选取还会有大、多——一课时想完成的目标实际学生达不到;
二、每节课的时间把握不好,有时给学生的讨论、活动的时间根据学生当时的具体情况了,就出现超时而没有把预设目标都完成的情况;
三、对学情把握不够精准,目标预设不太符合学生兴趣、超过学生能力的情况会出现。这时会根据学生反应顺着学生的兴趣和现有能力导引他们充分活动,然而就出现了偏离预设目标和预设时间的情形
四、由于对时间把控不好,影响最后一个学习环节——写作练习的进行,前面的学习活动充分了,最后的写作练习的时间没有了。
五、一直很注意训练学生思维,尤其是作文的四问“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每次考试都和学生一起写下水作文做示范,可还有很多学生中心论点非常不清晰,分论点逻辑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