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解“我”是谁》这一课,让我感受到我们的内在需求决定我们对外在事情的处理。外在的事物发生启动我们内在的感知,是“应该”或者“不应该”。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的体验、经历,建立的底层认知、信念,都会让我们对外部世界各个角色的对方有不同的期待。如果对方做的事,说的话,符合我们的期待,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就感受到爱。内在驱动力就欢喜,内在就决定我们去做。如果外部世界的角色的对方做的事说的话不满足我们的需求,不符合我们的期待,我们就不喜欢,我们就要切割它,心里感觉就有憎恨。 如果许多事都不满足我们的需求,不符合我们的期待,那我们就越来越多的切割,我们的内心就越来越匮乏,我们的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匮乏,我们的生活就远离丰盛。我们不想要这种生活状态,就要在心上用功,上磨炼,我们的生活要变得丰盛富足。
我想让我的家庭幸福美满,想让我的孩子健康成长。例如:我看到我儿子去网吧这件事,这件事不符合我对儿子要好好学习的期待,不满足我的内心有一个认真学习的好孩子需求,我心里就非常的痛苦,想要切割儿子去网吧这件事,儿子不听我的,我就生出了憎恨心,我就开始打骂孩子,用各种办法去限制他……我越来越伤心生气,我的内心越来越匮乏,我和儿子的关系就越来越匮乏。我们家一片混乱,处在匮乏状态。要让我和儿子的关系好,我开始学习,听老师话,按照要求做作业,跟着大家一起走。我一定要找到孩子的需求是什么?他期待我做什么?我满足了孩子的需求,符合了孩子的期待,那孩子就会开心快乐,他就会努力做好好的事情,他好好学习了,也满足了我的需求,我也就开心了,我和他的关系就越来越亲近,我们家就幸福了。孩子玩游戏,游戏里没有爸爸妈妈对他的唠叨和控制。他的需求是:儿子需要爸爸妈妈支持他,认可他,爱他……所以我就在生活中发现儿子的优点,没有优点,在许多的缺点里,我也一定要找到一点点优点,去嘉许他、肯定他、接纳他、允许他……这些都符合孩子对爸爸妈妈的期待,我们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儿子现在越来越好。在这个过程中,我克服我心里的“应该”。那些我以为的应该是一个错觉,我要带着觉察,去发现儿子的优秀,感受到儿子的心和我越来越近。
确实,我要在心上用功,在事情上磨炼自己,让我的内心放下评判,多一些发现美好的眼睛,儿子原本俱足,是我用无明蒙蔽了自己的心。只有父母多觉察自己内心,多和高能量的人学习,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才能越来越好。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