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即深刻,写下即可能——卓越班听褚清源主编讲“写课”

2025年2月18日晚上7点,新网师新卓越班请来褚清源主编为大家讲授《写课的方法》。他是《中国教师报》编辑部副主编,副编审,兼任《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主编。“写课”究竟时啥东西?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卓越班同学一起走进褚主编的课程。

一、写课是什么

褚清源主编先引用了李政涛老师说“教师的六课”这一说法,即是备课、上课、说课、观课、评课、写课。如果说“备课”是教研的开始,那么“写课”时教研最后一公里。要能够想明白、说明白、写明白。褚清源老师特别说,不是思考才去写,而是去写了才会竭尽你的思考。想要走上研究之路的老师必须知道“写作的方法”。

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写课”这个概念,褚清源主编说要了解“写课”,可以先从哪些不是写课开始。“写课”不是写教案,不是听课记录,不是清单式写作,不是学术论文。

二、写课写什么

写课究竟写什么呢?褚主编强调了要写出信息差,对现在流行的一些“跨学科学习”“大概念教学”“项目式学习”“AI赋能教学”要有敏感,另外要写出认知差,比如说特级教师张宏伟的“全景式数学”。还要写出行动差,如沈毅婷老师的《为什么我“一课九上”》。他还强调四个方面内容:

1.强调从“写作”到“写做”;

2.从“名词思维”走向“动词思维”;

3.从“关注结果”走向关注“过程“;”;

4.以“我做了什么”定义“我写什么”。

我想到自己最近在学王珏老师的ai助力教学课程,按照里面的一些做法做起来,比如用ai批改学生作文,让学生借助ai设计与哪吒电影相关的文学类阅读题,记录了一些文字。这就是“名词思维”走向“动词思维”,《理解的教学设计》中也说,“理解”是个名词,也是个动词。我们要活学活用,现学现用。

三、写课怎么写

褚清源主编强调“写课不能一直在低空飞行”。何谓深刻?他说,深刻是让读者看到他不知道的事实或观点。深刻是有创新,就在别人停步的地方再掘进一点深刻是相对的,解释经验就比描述经验更深刻如何深刻?如何写的深刻呢?

凡事一具体就深刻,越具体越深刻

凡事一对比就深刻

凡事向上对标就可能深刻

凡事一反向思考就可能深刻

多一种视角就多一种理解

四、互动

问题一,AI能不能帮自己写作?

褚主编答:先要学会赋能AI,再用AI赋能写作。现在AI已经可以帮助编辑审稿啦!比如查看错别字等。高手写作是看不出是否用了AI。要有一个有思想的大脑,不要完全依赖AI。

问题二,第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能否投稿?

褚主编答:可以,教师不是科研人员,没有特别多值得悟紧盖子的东西。不怕别人看到,看到反而是好事。所以支持大家在公众号发文。

问题三,什么是作品感

褚主编答:作品感指的是让自己的人生具有作品感。比如说随时记录下来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学的中的创新想法等,写课也是这样,让文字固化下来。比如在公众号在简书上面进行公开写作。

问题四,日更有什么好处

褚主编答:发朋友圈或者公众号日更是为了训练手感,练习语言,训练思维。对想法的提炼很有意义。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感觉最重要。

写课能写出信息差、行为差和认知差。一线老师有局限,认知差很难突破,不能一直在自己舒适区里读,行为差写得多可以尝试认知差。输出非常重要。

问题五:没有投稿意识,如何加大投稿选中概率

褚主编答:投稿真相是稿优。好的稿件是熟悉+意外,练内功,写出好文章。可以用对标中国教育报的方式,让ai帮助一起修改。投稿的真相是稿优。与你认不认识编辑没有关系。写作的真相是修改。看看发表的文章和你写的之间的差距。要勇敢投稿,一个邮件就可以搞定的事。不用邮票不用钱,无成本投入。公众号可以先发表,让人可以搜索到。要记住:写下即深刻,写下即可能。

近两个小时的学习之旅不知不觉结束啦,听完好想拿起笔写起来,平时很少在公众号发表,总是觉得自己想的东西太肤浅了,不好意思拿出来,我自己每天简书都有写,公众号一个月发四篇。新学期要多写多发,更重要的要有投稿意识,多投稿,感谢我们卓越班的许老师建了个投稿群,每天看到群里朋友发的投稿信息,心里痒痒的,写起来投起来,写起来投起来。写下即深刻,写东西时会对自己的教学做反思,让自己的思想不断深入,写下即可能,只要不停地写,才有可能让编辑看到,才有可能发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