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标题:大脑的底层原理:心智模式四大支柱
嗨朋友,你好哇,我是大饼同学
今天刚读完《打开心智》第一章,来聊聊我对一章的收获与想法吧
在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有个畏难情绪涌上心头,之前有看过小伙伴写的读书笔记,觉得这是一本有很多“高深理论”的书
读起来可能会“烧脑”
当读了第一章以后,我才感觉到这又是一本让人读了可以去行动的书,书中虽然有一些陌生的概念
但都是作者在协助我们理解心智模式运作的底层逻辑,因为只有足够了解,才有可能改变
在自序里他告诉我们这本书的核心: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受到情绪的困扰、焦虑、内耗、缺乏耐性、习惯拖延……
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关键的不是不去做什么,而是如何重新调整和塑造自己的心智
对,这也是为什么说“鸡汤”不管用的原因,鸡汤只是让我们短时间踌躇壮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我们常看到过相关文章的描述:
掌控不了情绪的人,就掌控不了自己的人生
改变性格才能改变人生
决定人生成败的主要因素——习惯
等等…
这类文章我们看完以后,往往会觉得自己哪哪都不好,自己掌控不了自己的情绪,自己掌控不了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事只有三分热度,自己做什么都做不成…
其实只是在制造焦虑…
这本书就是来帮助我们,如何跳出这生活的“怪圈”,重新认识我们自己,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觉,更高处全方位看待自己的心智模式
作者说:把大脑和心智模式比喻成电脑
大脑就是硬件,心智模式就是软件
进入第一章节的内容啦~
心智模式的四大支柱
大脑运行的底层原理——四个原则
第一原则 节能
大脑天性节能和周岭老师《认知觉醒》中所阐述的观点一致
我们的大脑不喜欢做困难的事
文中原句摘抄:
有一句话说:我们为了不思考,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用一分力能做成的事情决不用两分,让它多出一分比“杀”了它还难受
为什么我看到一本书有很多复杂的难理解的理论时,我就有畏难情绪?
因为我会耗费很大的脑力,要去思考去揣摩那些理论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会选择性的逃避
大脑在持续耗能…
文中提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控制加工和自动化加工
最近去重症监护学习,到重症监护的第一天,我感觉非常累,原因就在于,我做每一项操作都要集中注意力,耗费脑力,对我来说它是一个陌生的区域,此刻我就是控制加工
对于不熟悉的技能或者陌生的领域的相关知识时,我们都是不熟悉的,需要动脑去思考的,就像学驾照
刚开始学习时,这个过程会耗能,会觉得难,但又不得不学,此刻就是控制加工
当有几年驾龄的时候,就会轻车熟路,不用大脑耗能,全是习惯动作
感悟:从控制加工到自动化加工的过程,就像从意识层面进入到潜意识层面一样,前期耗能,但只要持续的做,只要持续的做,这项技能或者思维就会植入你的潜意识
让你做起来那么轻而易举…
第二原则 稳定
稳定:拖累成长脚步的元凶
什么是稳定,原文摘录p13页
①确定性:大脑希望未来是可以根据过往的经验进行预测的,尽量减少模糊和不确定。
②一致性:大脑希望接收的信息跟内在的心智模型是一致的,尽量减少矛盾和冲突。
③适应性:大脑希望我们的生活模式是稳定不变的,一旦发生变化,他就想尽量恢复原状。
因为大脑的天性如此,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被它们(确定性、一致性、适应性)驱使
❶就如确定性而言,我们的生活本就充满不确定性,不受我们掌控,而我们的大脑又在洗追求确定性,其实这就是焦虑的来源…
我们在阅读之初,会问自己阅读真的有用吗?
为什么有人说懂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读书到底能改变命运吗?
这就是我们在追求确定性
因为读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我们急于求成想立刻看到效果,那必然在此过程是没有耐心的
没有耐心必然不会持续阅读,阅读习惯也就不会养成,最后只剩下满满的焦虑感,觉得自己做啥啥不行
这本书的观念和《认知觉醒》这本书有很多类似的观念啊,真是天下知识都是想通的哇,这两本书可以结合来看,更有助于我们理解
❷ 一致性
原文摘录:你持有什么立场,就总是更容易接受与你的立场相一致的信息,下意识忽略那些不一致的信息。
有句话说: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为什么要提升认知~
如果不提升我们的认知,我们就会用我们停滞不前的思维去解释周遭的一切,与我们此刻的认知保持一致
比如:
当你觉得读书没用,你看到有些人阅读并没有多大改变,你就会说与你的认知产生一致性:读书根本就没用,读多了都变成书呆子了
当你觉得某人的行为与你的认知相悖时,你就会产生指责、偏见和不认同
当你看到别人在工作中是个拼命三郎,有一天他突然病倒,你会在心里说:你看吧,人生就是要及时享乐,那么拼命干嘛,还不是用挣来的钱看病嘛
我们大脑天生就是这样,把这世间的所见所闻 用自己认知去解释这一切
❸ 适应性
最好的状态是不变
原文摘录p21:
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改变自己的坏毛病,决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因为那相当于在跟大脑的适应性做斗争
注定是徒劳无功的,你要做的是通过缓慢的,日复一日的微调去改变自己的基线,让大脑一步步适应新的模式,用它去代替旧的常态
文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基线”
转述:基线就是 做这件事刚好不费力
比如跑步,有人跑几分钟就气喘吁吁
有人跑步半个小时
有人跑半马
有人跑全马
有人跑步轻松又快乐
有人跑步举步维艰
这就是每个人不用的基线
基线是可以改变的,是需要慢慢地、持续的改变的,就是循序渐进~
我们是可以打破我们这原有的适应性的哈
第三大原则 预测
预测:喂给大脑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
这一小节,对我本人触动很大
原文摘录p22:
大脑每一天的工作是通过外界输入的电信号,微调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优化由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网络,使得这个神经网络能够更好地反映外部世界
比如大脑发现一个刺激总是反复出现,就会把对应的神经元节点优先级调高
发现两个信息总是经常被联系起来,就在他们之间创造一条更短的通路
感想:
就像本节标题所说:喂给大脑什么,它就变成什么
真是一个太赞的新知
这么说,我们的大脑是可以由我们来掌控的
你想做什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咦~你都可以重新塑造的哇
拿阅读来说,有人推荐主题阅读,针对一个你想要解决的问题而阅读,搜集与此相关的十余本(或多或少都可)去读
当你这段时间都接触类似的知识,这些知识不断冲击着大脑,重新创建神经通路,慢慢的你对这个问题理解的任督二脉就打通了
神经通路是可以被重新创建的,认知体系也可以重新创造,思维模式也可以,那心智模式也可以…
第四原则 反馈
反馈:让你停不下来的甜蜜陷阱
正面反馈带给我们力量
原文摘录p33:
如果我们得到了他人的肯定,赞赏和羡慕,自己辛辛苦苦做成一件事的时候,这些行为可以增进自我认同,提高自尊自信,从而更好地探索世界。
如何获得反馈
①自身足够优秀,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当你能帮助到一些人的时候,反馈自然会来
②靠近正面积极的群体
③不要吝啬你夸赞的语言,做出第一步去主动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主动与他人产生连接
④不要停止学习,让自身变得足够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