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开始于哪个朝代开始有不同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从西周建国伊始,就开始施行分封制。
周天子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商朝后裔,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崩溃。但在各诸侯国内,仍然是分封制占主体,一直延续到战国末年。而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就施行郡县制。很多被征服的领土上的百姓虽然曾有反抗之心,在授田制与军功授爵的高福利诱惑下,已经从心里完成了秦人的转化。
公元前221年后,秦统一天下,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初设三十六个郡,其中二十一个郡是新征服的领土,这些地方上的百姓,从心里就不认同自己是秦人。
公元前213年,秦国施行郡县制已有一百多年,已经相当的成熟和成功。
有一次,秦始皇在咸阳宫殿内大摆筵席,招待群臣,有七十多位博士向秦始皇献酒颂祝寿辞。
值此喜庆的日子里,自然是多说漂亮话。周青臣拍秦始皇的马屁:“从前秦国的土地只不过千里,可是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天下归一,击退蛮夷。凡是日月照过的地方,没有人不臣服于陛下。陛下设郡县,废分封,从此天下再也没有诸侯国,百姓不再遭受战火困扰。陛下的功绩,古今第一!”
秦始皇听了,点头微笑,高兴不已。
然而,此时一个直男郭于越站出来了。他曾是齐国的儒生,在秦国担任博士,他说了一段让嬴政想掀桌子的话:“殷商与周朝统治天下长达一千多年,这两个王朝分封自己的亲属功臣为诸侯,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陛下你富有四海,可是您的子弟却没有权力。一旦出现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皇帝没有外援,必有祸患。周青臣刚才是阿谀奉承,这是奸臣的行为!”
秦始皇听完脸色沉了下来,郡县制是秦国的国策,更是自己的意志。自己贵为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竟然有一个博士敢质疑自己。
此时已为秦国左丞相的李斯看出老板脸色不对,立刻进行驳斥。
“儒家一提都是上古的五帝,你们儒家到底有没有见过啊?时代在发展,夏商周三代不也在不停地改进制度,寻找适合自己的。现在陛下开创了万世基业,哪是你们这些愚蠢的儒生所能理解的。现在天下太平,所有法令都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就应该认真耕种,读书人就应该以吏为师,学习秦法。现在儒生不与时俱进,反而要效法上古,诋毁大王伟业,蛊惑民心。”
郭于越:“好歹你的老师是儒家大师荀子,李斯,你、你、你!”
李斯义愤填膺地说道:“你什么你,我过去是荀子的弟子,现在更是大秦的丞相。”
秦始皇听完后龙颜大悦,把郭于越给子弟分封的提议当屁一样放了,在郡县制的路上一去不复还。
郭于越在秦统一之前是齐国人,他知道即使秦统一天下后,原东方六国的百姓与贵族,心里并不想臣服于秦始皇,只是迫于秦帝国强大的武力。只要时机合适,他们迟早会起兵造反。
支撑庞大秦帝国的基石,是秦统一前西半部分那十五个郡。以一半的国土承载全天下的重量,迟早有崩塌的危险。
因此,郭于越建议,将原来的东方六国的领土,分封给自家人。那里的人既然习惯了当诸侯国的百姓,那就分封秦皇室子弟去那里,建立自己的诸侯国,分而治之。既维持了秦帝国的统一,又降低帝国运营的风险。
秦始皇生前想从制度与基建上,创建一个传至千秋万代的帝国。然而,在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陈胜吴广起义,秦帝国东半部的国土失陷,起义大军如同野草一样疯狂生长,只有西半部仍在秦帝国掌握之中。秦帝国统一天下,仅仅14年,便走向了末路。
刘邦打败项羽后,分封了那些曾和自己一起打败项羽的异姓诸侯。不是刘邦愿意跟他人共享,而是自家实力不允许一步到位。
等国家稳定,一切都走上正轨后,刘邦又剿灭了异姓诸侯。刘邦又把东方诸侯故地分封给了自己刘姓的子弟,自己只保留西方秦国故地,并施行郡县制。郡县制与分封制,这两种矛盾的制度,在汉朝前期,一直共同存在。
汉帝国中央控制的区域与东方诸侯的控制区域,仿佛又回到了秦灭六国之前的态势,只不过皇帝与诸侯王都是老刘家的人,都是一家人。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汉武帝施行推恩令,残存的诸侯国越分越小,最后消于无形。汉武帝时期,才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先秦时,各地方的人见面会说自己是某国人,他们意识里自己从属于一个诸侯国。汉武帝时,各地方的人见面会说自己是某地人,他们意识里自己从属于伟大的汉帝国。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历经无数政治家反复论证与实践,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统一是中华文明的主旋律,任何阻挡统一步伐的对抗势力,终将被历史的车轮碾成齑粉。
汉承秦制,汉帝国并不是对秦帝国拙劣地模仿,更是对秦帝国进行了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