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赶进度,是我来到这个学校,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高一时必修下文章很多,为了赶进度,我们删掉了很多文章,我认为很重要的文章略过不讲;为了赶进度,我们单元任务基本没有讲过;为了赶进度,从来不让用大单元教学,只让规规矩矩地一课一课地进行。
高二时,更是变本加厉,三本选择性必修本来是两个学期的量,为了赶进度,用一个学期多一点点赶完了……不仅删掉了文章,连《祝福》这样的经典性课文,只让两节课结束,文言文更是一节课一篇,完不成就会被批评。
而到了高三,开始一轮复习,组长还是一次次强调赶进度,否则就来不及了,以致于我对这两个字都有了生理反应。
为什么我会如此反感?
因为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它就不是一个催的过程,它应该是春风化雨的过程,更应该是倾听的、合作的、分享的过程。
无论是回忆我的高中时期,还是在书上,在实习中,我对语文课堂的认知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在各篇经典文章中遨游。
师生一起在《祝福》里探求谁杀了祥林嫂,从而回望那吃人的封建礼教,从而在学生心中种下同理心;一起在《蜀相》里感悟杜甫的拳拳爱国心,一起在《赤壁赋》中体会苏轼的豁达,一起在《烛之武退秦师》《陈情表》中体会语言艺术的力量……
而现在呢?
一直强调进度,一直在思索接下来怎样快点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倾听学生的发言,以及感受发言背后难以言说的情感,那么语文课堂会成为什么样呢?
不用思索,就能猜的到,就是满堂灌!就是掰开学生的嘴巴,把承满知识的碗往里倒,完全不管学生有没有撑到,有没有消化不良,有没有消化吸收,甚至有没有闭上嘴吧,就开始新一轮的灌!如果有学生不想被灌,那就噼里啪啦地吵一顿,惩罚一顿,逼迫着直到他张开嘴巴,继续往里灌。
今天朋友抱怨备课好慢,又赞叹我备课好快,上课也好快时,我只能尴尬地笑笑,你们要备各方面,我们只需要备知识,连自己都不用备,学生是容器,我们是机器。
而事实是,学生不是容器,我也不是机器。学生反抗进度太快,而我在挣扎,在反抗,力求能让我的课堂活跃起来,动起来,学生能开始思考,开始发言,开始讨论。
不出所料,我的课是最慢的,也是组长最关注的,时不时就过来问,你讲到哪里了?进度赶不上啊,你要快点啊,要是讲不完,你可咋办啊!……我终于体会,孙悟空紧箍咒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太疼了,太难受了。
到这里,很多人都会纳闷,你们赶进度后,省出来的时间干什么了?
刷题了!一道道刷,一套套刷,刷到麻木,刷到产生肌肉记忆,刷到学生的眼睛里不再有光,刷到天荒地老!
我其实并不排斥刷题,我懂得只有刷题才能快速出成绩,我也经常印题目,让学生去做。
但是我排斥的是,把学习课文的时间省出来去刷题。
一方面,古今中外文章如此之多,专家能够选到课本里的,都是精挑细选的,期望我们能有所获,所以每一篇文章都值得好好学习,好好体会。
另一方面,现在的高考不同以往,不再是仅靠刷题就能拿高分的,连题目都反套路,只有真正理解文章。才能写出答案。而这些都和课本紧密结合,如果课本都学不明白,那么还能如何应对高考,拿出好成绩。
所以,不要再过于强调进度了,而是还原语文课堂本来的面目,不再逼迫学生张嘴倒知识,而是真正地认识、了解、欣赏、咀嚼每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