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之前地震与火山喷发的成因的学习,这一课的导入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这些改变地表的因素都是来自哪里呢?”孩子们都能很快答出来自地球内部,由此我提问“那除了这些来自地球内部的因素,还有哪些因素会改变地表形态呢?”孩子们都能说出风、水等外力因素,由此引出了课题。
再出示风蚀拱门的图片,孩子们对造型奇特的岩石感到很新奇,于是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风是如何将岩石改变成这个样子的?孩子们进行了诸多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我们统一想法“风卷起沙子不断吹在岩石上进行打磨,使原本完整的岩石形成了拱门的形状”。在猜测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自行设计模拟风蚀过程的实验方法,孩子们大多想到了用吹风机或者风扇吹沙子来磨蚀岩石,这时我提出问题,“这样的实验方法能很快看到实验效果吗?”,使“风蚀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这一概念先在孩子们脑海中成形,然后引入了本课的模拟实验。实验中要求孩子们明确各种实验材料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现象,并且请孩子们关注了砂纸的打磨方向,孩子们对于砂纸方向是空气的流动方向这一概念很清晰,但是对于风的流向一般是水平流动这一概念有所欠缺,于是我先带孩子们回忆了风的形成,再继续进行实验的讨论。
然后出示了风蚀蘑菇与雅丹地貌的图片,再次对风蚀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再以此提问,并结合戈壁滩和沙漠的图片,以及书上的文字,请学生先自己概括,戈壁滩和沙漠的成因,风在这过程中又起到了哪些作用?并引导孩子们的语言逐渐明确,最后得出风还有搬运与堆积的作用。并且进一步拓展了在这些作用下形成了所谓的风成地貌,以及地貌的类型。
本课的学习中孩子们的积极性比较高,但还是有一些需要多次重复讲解才能明白风蚀蘑菇形状成因的孩子,教学语言组织还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