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读完这个短篇,感觉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似懂非懂,读后感无从写起。
再细细读一遍,做了若干标注,总算理顺了故事的结构,我的关注点放在故事悬念的设置和展开上,因为这是特别吸引我的点。
这部短篇讲述的是一段诡异的异国旅行:录像里玛雅人无端消失;一段尘封的家族秘史:遭受嫉妒的二叔人间蒸发。
故事开篇就设置悬念:“那段录像很多朋友都看过,我没有瞎说”“千真万确”,一下子就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一再强调的录像到底是什么呢?“录像里有两句话极突兀地高亢出来”“他为何唐突地抒起这巨大的情”这里的突兀、唐突皆表示作者对此很意外,那么古老的方言作者虽然在请教后勉强知道了说的是什么,却不懂意思是什么。“我看见的在极高的高处,我想象的在很远的远方”,这充满哲理的话似乎在暗示什么。只是现在再看那录像,所有的都在,人不见了,多么奇幻!
接下来作者开始回忆墨西哥之旅,中间穿插叙述他的家族史,一层层揭开这神秘的面纱,悬念也由此展开。
“他”叫胡安,是个做面具的玛雅人。出身木匠世家的作者对此稍有研究,喜欢买各种面具,因此与胡安邂逅了。最初是胡安“面具空眼眶同样是聚焦的”精湛技艺吸引了作者,在他俩攀谈的过程中,作者震惊于胡安的外貌,“他看见一张中国脸”。他俩似乎很投缘,作者慷慨地买了两幅面具。胡安看出作者喜欢金字塔,询问理由,胡安说“直觉”,这个回答“真是太中国了”!两次出现“中国”,算不算胡安说的“很遥远的远方”?
紧接着胡安带作者去看金字塔,见到历史遗迹的那一刻,作者“创世纪般兴奋地喊起来”。他俩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胡安走在前面耐心地解说,作者跟在后面仔细地录像,配合得相当默契。
愉快的旅程结束后,作者回国了,他把两幅面具拍照,把照片和录像打包发给父亲。刚学会玩微信的父亲急不可耐地回信息、发语音,关注点是“录像里谁在说话”,此时作者才惊奇地发现录像里真的没人,只有声音!真是诡异!
父亲有点结巴,“听着,有点,耳、耳熟”,这是点评那段抒情。作者唯恐自己看错了,把视频发给四个信得过的朋友,请他们帮忙看,结果还是一样的!发给墨西哥的朋友看,得到还是一样的回答!这是见鬼了吗?
母亲打电话催作者回家,只见父亲仔细看两幅面具,“最后目光都落在空眼眶上”,还说“手法像老二”,到此一段尘封多年家族秘史被扒开,呈现在读者面前。
父亲和二叔师从爷爷学木工,二叔天赋极高,“能把空眼眶挖出眼神来”,这让父亲相当嫉妒,从小到大不停地使坏、找茬,这些二叔都忍了。直到父亲在一副面具上动手脚,二叔忍无可忍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父亲很愧疚,十多年走街串巷做云游的木匠,打听二叔的下落,却一点音讯都没有,二叔如同人间蒸发了一样。
当父亲看到面具那传神的空眼眶、听到录像里的声音,想起了二叔,因为“老二发火时,嘴里吼的跟录像的声音一模一样”“那个味儿,不会错”。
故事到此为止,不得不说,这悬念的设置与展开的确精彩。二叔那句抒情,说的应该是自己的心境:作为手艺人,他极有天赋,因此他看见的在极高的高处;作为中国人,他独自漂泊在异国他乡,因此他想象的在很远的远方。此外,录像里诡异消失的人,应该是照应了现实中消失在亲人眼中的二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