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简约派好文共读活动】
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时间更久?如果有,它应该是永恒的,是无法以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来衡量的。在钟求是的这篇小说里,我找到了答案,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一种是男女间的爱情,另一种是超越爱情的夫妻情。
小说以虚构和双虚构两个部分,双线叙述,虚实结合,读来新颖独特,小说中呈现的人生悲喜也令人为之动容。
虚构部分,主人公是一个退休的中学语文教师。印象中,中学语文老师多半架着一副老派眼镜,神情严肃,处事一板一眼。小说里的这一位也是一位原则先生,“不喜欢挪动日子里的细节”,一切按秩序来。可是,有一天,周老师把儿子周一忆叫了过来,郑重其事地说,他想改名字。而且,这不是商量,是请儿子着手操办此事。
“原则”先生居然打破原则,为的是改掉用了二十四年的名字,他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实在令人费解。说到现在这个名字,周文振,是他二十几岁调到昆城中学任教时自己改的,当时因为心里憋屈,有种想重新振作起来的念想。小说读到这里,已经让人浮想联翩,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打破一贯的原则,突然想改名,那一定不是因为什么事,就是因为什么人,而当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让他改掉自己的原名“周大正“呢?
儿子一句“你改了名到了那边见到我妈怎么办“,让周老师又有了犹豫。老两口的感情是有目共睹的,那些儿子拍下的照片里藏着他们过往的点滴瞬间,平凡里透着温馨。老伴去世前在医院的日子里,也是他日日陪伴照顾。可即使是这样,周老师最终还是要改名字,他给儿子讲了一个年轻时候的故事,关于一场恋爱,关于一个刻骨铭心的人。
然而,虚构部分没有详述,只是说最后儿子给父亲办了张假的换了名的身份证,故事戛然而止,我们还是不明白老人改名字的真正缘由。
非虚构部分,作者由一部张艺谋的电影,联结起了上面这部还没写完的虚构小说。电影名叫《一秒钟》,讲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一个ZZ犯的故事,因为一部电影,更准确地说,因为一部电影正片前的一秒钟镜头,他偷偷从关押处溜出来,拼了命地赶去看电影。那一秒钟里有他的女儿,“我女儿在电影里,我来看我女儿“。
虚构小说里的周大正也是在某一天看到了一部电影,和电影正片前的一秒镜头,赶赴一场又一场的露天电影,那个镜头里有他曾经的恋人。如此巧合的雷同,不免让作者有些沮丧,埋怨自己的拖延,没有将小说写完发表。因为这个故事不是自己的杜撰,它的原型是他中学时的语文老师周老师。
或许在那个年代,类似这样的亲人或爱人彼此失联的故事发生得太多了,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群像。这样联动的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不仅让小说故事更有说服力,也有了更大的时代意义。
说回非虚构部分的周老师,解放前是进步分子,解放后做了公安警员,加上他又有文化,本来前景一片光明。然而,他谈了一场恋爱,女友是个体操队员,家庭成分不好。在那个年代,他不得不做出选择。最后,他脱下警服,选择了爱情。那时的两人都坚信,只要相爱,就一定能战胜一切阻碍,走到一起。他们都努力了,即使不在一起,也通过书信约定毕业后就结婚。然而,动荡的年代,一切瞬息万变,个人的命运完全听天由命。本来条件好的周老师被分配到偏僻的小县城当了老师,本来条件不好的女友却留在了上海体育学院执教。
尽管两人依旧书信往来,周老师将所有的爱意都书写在信纸上,可还是敌不过山高路远,女友含泪写下的一封分手信,终于断了周老师的念想。她说,她找到了新爱。从此,两人天各一方,各自安好。
就算再不甘,再不舍,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时间会抹平一切伤痛。周老师结了婚,生了子,日子过得平淡安静。直到多年后的某个夏日的晚上,他看了一场露天电影,正片放映前的《新闻简报》里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身影出现了,她成了体操队女教练,携体操队去东欧参加比赛。不过一两秒的时间,却像是一颗石子在平静的湖面荡起了层层涟漪,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追着露天电影看。
这些回忆都被老师的学生“我”记下了,本想给老师写篇小说,可一直拖着,等到老师突然去世,小说还搁置着。同学们一起去参加了葬礼,席间看到了一个同学拍下的老师临终前的一个视频,周老师和学生们聊着天,一只手握着师母的手,一直没松开。
“视频是那天探病时随手拍的,有两分多钟,镜头里周老师躺在房间床上,虚弱又和气地跟同学们说着话,声音比较沙哑但还不含糊。他说话的时候,右手伸出床外,跟坐在床边的师母的手握在一起,一直没有松开。”
就如同作者在他写的小说里一样,周老师和老伴的感情很好,互相扶持,生活里最细微的快乐悲伤,都一起经历过,相濡以沫一辈子,陪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也还是另一半。
墓碑上写了周老师和师母的的名字,“周庭起”,“叶茶竹”。周老师的名字上涂了银色,表示已故,师母的名字是红色的,表示健在。叶茶竹似乎随时准备好去和老伴重逢,因此早早地就把名字刻上了。这一段读来令人动容,即使到了那边,他们也要相依相守。结合两人的名字,我不禁想到了一副颇有诗意的画面,庭院深深竹叶青。
至此,“我”的小说和现实里的原型重合,小说里周文振想要改回初恋女友叫的那个名字,隔空送还给她。但现实中,那个留在周老师心里的初恋究竟如何了呢?故事最后,“我”终于打听到她的境况,只是已经去世。但最让人震惊的是,她终身未嫁。
爱情是什么?它可以是心跳加速的荷尔蒙反应,也可以是你侬我侬的亲密关系,但这篇小说诠释了另外的两种爱情,一种是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没有任何承诺与交流,依旧留在彼此心间的感情;另一种是平凡生活里的相濡以沫,犹如晨光照耀下的平静的湖面,闪着点点金光。在我看来,两者都是比时间更长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