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周日,也是孩子上初中后班主任的第一次线下家访。
老师没来之前,我以为只是简单的闲聊,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状况,大不了再在薄弱学科上鞭策鞭策。
没想到,老师一上手就让我们为市重点的自招做准备,让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老公和老爸听老师这么一说,可来劲了。
一个说,确实,孩子语文不好,已经在外面进行补课了。
另一个说,孩子理科有优势,看来还得再提前学一下,这样才能使得长板更长。
老师虽然没有全盘肯定两位男士的做法,但也克制地表示孩子的实力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送走老师之后,我们全家开始了大辩论,孩子俨然成为了一个活靶子。
最终大家妥协的结果是,除了语文之外,课外辅导要先加上数学,再看情况是否要再加物理。
经由小区熟人推荐,我当机立断高效地预定了本周的两次数学试听课,也与资深的物理老师链接上,了解了一下目前的授课进度。
此外,我也开始向周边的达人家长们取经,看看有什么自己遗漏的点。
经过一番调研后,我发觉升入各区重点高中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初中部挺牛,学校抓得紧,孩子也足够优秀,大多通过名额分配到校录取到市重点。
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没在外面怎么补过课,只是给孩子做了一些心理疏导,让他们放轻松,但从反向理解就是他们的孩子够自觉,初中学校也抓得够紧。
两相对比之下,我们都是妥妥的劣势。学校一般,孩子也对自己要求不高。
怪不得,昨天我联系的那个数学老师,阴阳怪气地在微信里说我家孩子数学期末考的水平也就一般,虽然在他们学校可以排到A(年级前40名)。
也罢,就按照乐乐爸说的,不做井底之蛙,要有空杯心态。
理科,尽可能地发挥孩子的优势;文科,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尽快提分。
而,家长在此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力的托举,动用人脉和资源,获取目标校的第一手信息。以此为激励,收获“求其上者得其中”的成效。而在这一年半内,孩子收获的自驱力、时间管理能力、精力管理能力,对于之后的高中三年也将大有裨益。
当然,我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状态,识别他发出的积极或消极的信号,进行及时合理应对,健康和学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或许才可持续,孩子心里才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