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2日上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董裕华校长《做有思想的教育者》
一、对“新”的理解与感悟
新高考、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
钱颖一: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
2017年,两台人工智能机器人参加高考数学考试,得分分别是134分和105分(满分150分),预计2020年能够参加全部高考。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我们的教育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我们的教育究竟该怎么改?
“乔布斯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2017年3月23日博亚洲论坛,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MOOC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人与机器最重要的区别是想象力和情感,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功能是言传身教。机器人也许可以取代教师的言传,但身教的功能取代不了(线上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
做有思想的教育者,要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课堂重新设计的自我追问”:我们课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课堂为什么要重新设计?(课堂重新设计的理由: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与时俱进,调整适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你的内心深处是获名获奖获高分为先;还是育人育能育素养为本?是博采众长,和而不同;还是好大喜功,标新立异?)
课堂怎样重新设计?
好课的评价标准:崔允漷:教的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赵新芳:河北邢台教育局原主任督学,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关于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形式,可用3句话概括“只要你心中、眼中有学生,什么模式都行,只要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什么方式都行,只要你能达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什么教材都行”。
(思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思考,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要问问自己,我们到底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做的是真有价值吗?)我们的教学改革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吗?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吗?符合党和人民的期盼吗?孔子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
于漪:
成尚荣:成尚荣:我们的教育真的不缺理念吗?
同样的借班上课,台湾老师上课前,面对着全班学生,说了一句“同学们,你们好后,问:“同学们,我说的话,你们听得清吗“然后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又问:“同学们,我写的字,你们看得清吗?大陆老师上课前,让学生仔细看看从自己身上发现了什么?都是“开场白”式的热身,都是自然地与全班同学交流,消除陌生感,但台湾教师关心的是学生们有没有真正听清了、看清了,心中装的是学生,而不是自己。大陆老师引导学生关心的是自己。
介绍一位为了高三学生放弃自己参加省级比赛的机会的海安中学的一名普通老师,让人心生敬意。他比参加比赛的所有选手都更值得我们尊重,因为他的心中装的是学生,爱生如子,主要看你怎么做。
教学改革绝不制约有效教学,绝不能以有效教学替代整个教学。有效教学在价值追求上存在三个问题:其一,以“有效”代替价值。有效的是有价值的。但“有效教学”并非价值形态的全部。有的看起来低效甚至无效,却是有价值的。比如,教师“节外生枝”的一段教学过程,和教学几乎没有关系,但恰恰是这段“无轨电车”影响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如果过于拘泥于教学的有效与无效,往往丢弃了最重要的价值。其二,以“有用”代替“有效”,又以“有效”代替价值。有用”的可能有价值,但不要把“有用”当做会做题目、会应试、会得分的代名词。对考试是有用的,也可能有效,但绝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价值,比如,会思考、会想象、会提问、会创造,看起来对考试“无用”,却最具价值的。把价值窄化到“有用”实在是危险的做法,而这种做法却严重存在。其三,重视工具理性,而忽略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关注和追求的是效率和结果,这当然很重要,但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当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要把结果和过程、效率与动机等统一起来。过分重视工具理性,无形中破坏了教学过程,带来的是浮躁功利,也就违背了有效教学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要弄懂有效有用,有价值,三者的不同,会思考、会想象、会应用、会创造作为我们开展教育的追求。)
北大附中退休数学教师王鹏远: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度成为课改中最体现课改理念的口号,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翻转课堂,学案教学等改革方案都力图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教学与信心专家的观点更为明确,教育信息化就是要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什么是好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什么?
回家长满意的教育考得好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现象。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只是让他们适应当前的世界——即使他是个堕落的世界(康德)
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对国家、民族和未来负责任的教育。二十大报告对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解读:“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满堂灌”的课堂为什么难以根治?它有什么合理之处?(存在即合理。研究表明讲授式教学对知识的掌握效果更好。)
二、教育思想形成的驱动力
于漪:现在的老师不缺教育技巧,而缺思想与批判性思维。(就教育来说,小到一所学校、一名教师,确实要思考思想如何提升,思维如何转换,如何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时代的需要。于漪老师的焦虑:无论是特级教师的评定还是基地学员的遴选,从书面的表达及面试来看,老师们最缺失的不是教学的技能技巧,而是思想与批判性思维。)
(批判不是否定批判,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使好的发扬光大是不足的得到克服)
于漪《思维才有力量》教育上很多事情都是悖论的:既要个性发展,又要共同价值,既为社会为集体服务,个体也要发展既要学科知识能力很扎实,又费具备创新能力,就是在这种两难的。充满悖论的情况下向发展着,原末一些思想,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求找想到多少年主教治学生的一句话知识就力,但是,现在还要信思维才有力量。
一个优秀教师可能经验丰富、教学有方;可能“著作”等身,论文不少;可能也有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头衔,获得了各种荣誉。如果缺乏自己教学主张,从专业上讲,他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门外汉”。没有专业精神和学术追求的归宿,教师很难产生专业和学术的影响力。(余文森)
思想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特有的观念,一个好教师,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不仅自己有思想,而且他有的思想要对他所带的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有之义,也是高品质教育的当然要求。做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强调对操作主义、经验主义的超越。
(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并养成“反思”的习惯。)要用批判性的思维去读书学习。
批判思维材料: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高考材料)
2006年2月,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美国高中生都是当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则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两个环节形成的强烈对比,令人震撼。第一个环节对价值取向的考察: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解释说,拥有了智慧,就掌握了真理,也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一个学生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中国学生直奔权力和财富这样的结果,忽视了如何实现的过程,不去思索实现这些目标。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在他们的观念里已根深蒂固,社会上对于金钱的过分热衷追逐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中国孩子的选择清楚地映照出了我们的教育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关系?(学科核心素养有的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找不到对应项,说明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对学生全面发展未必很重要。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人发展很重要,但是对学科发展也许不那么重要)
为什么要重视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因为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学生的课程是不分科的;一旦让学生活动起来,尤其是问题解决的活动,一定是跨学科的;把创新实践提前到学生的学习阶段;回应现实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教育思想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有思维的体育运动:体育项目三门球)
有效的是有价值的,但有效并非价值的全部。
“中庸”不是和稀泥,而是把握好一个度。以学生为中心的愿景很美好,但是不能把路走偏了,过于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否认知识的客观性是不对的。(华东师范大学刘佛年校长:教育无非两种,一种是讲授式,教师以高水平、启发式的讲解让学生容易接受;另一种是活动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两者各有所长,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那就是兼容并包,不走极端。)
教师成长不是通过技能培训就能成长起来的,关键是要自己在工作中有思考,产生前进的动力。我们不能整天忙着读别人的“书”,而自己的书却没有读。
追求教育的高度:
追求教育的宽度:提升学识素养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事业、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如果说课堂是教师的根,那么,教师理念是一个老师的魂,教育理念怎么形成?实践中提炼、阅读积累中。
追求教育的深度:学会哲学思考。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中国不缺少教育的理论家,也不缺少教育的实践者。(江苏省杨思初中蔡林森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写在墙上,这句话是有前提的,在你愿意接受教育的情况下是成立的)
教育只有爱是不够的教育,更需要智慧。有智慧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不如名家指路,更重要的是你的内因:自己领悟)
杨九俊:教学主张不是要不要提,而是提得对不对、做不做、像不像。对不对:是不是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不是符合教育的本质;做不做:是不是空口说白话,是不是在躬身实践;像不像:是不是源自心灵,像不像教育者本人的思考。
下午,李红婷教授《新时代校本研究—名师选题与论证的优化》
主要内容:
一、新时代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现实需求
(一)提升学校科研水平的必要性(行政推进难以触动学校深层次变革,课题驱动教师成长成为学校提速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三级课程的校本化研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里)
(二)教师研究领域:“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通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创建高品质课程 培育时代新人》——某学校的课程规划方案(和雅教育—博雅教师课程有爱心、有学识,有智慧、有品位;文雅学生课程: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儒雅家长课程:爱家庭,爱孩子,爱读书,爱学校。让我认识到:(立德树人靠核心素养支撑,文化的力量非常巨大)
研究必须聚焦,聚焦到一个有价值的点,以点带面,以小见大。
二、问题是研究的逻辑起点·
课题研究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过程。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好问题就等于课题研究已成功了一半。
发现问题和选题:发现问题就是要找到事物的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研究就是探寻缩小差距达到理想水平的方法与策略
“两研一训”旨在选真问题。如:初中化学大单元整合设计与实施;基于课程实施的初中化学大单元整体设计;大概念统整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优化与实践创新。(主题课程体系:化学之美、之品、之谜、之美、之用、之趣;化学与生活、与化学家、与体育、与语文......)
三、选题原则与选题来源;
选题原则:前瞻性、价值性、迫切性、兴趣性、可行性、普适性等。
选题来源:a.教育政策落实问题、解决教育热点难点;b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c研究者的兴趣志向问题;d理论演绎或验证拓展问题;e.研读文献产生的改进、拓展和应用问题;f.跨学科、跨领域的交互问题·g从课题指南中选择问题等。(智趣)
大概念:转化(利用物质性质的差异性进行分离和转化)
四、课题研究优化策略
(一)研究主题的表达
·选择的课题是经过反复筛选确定的中心问题。选题表明了研究的领域;
(二)主题陈述的优化
1.文字简明扼要,研究指向性强;2.避免价值判断。大单元整合设计案例: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有驱动性、可操作、可测评)
解决初高中化学衔接课程相关课题缺乏化学学习方法过度的问题、缺乏化学思维的问题、缺乏知识系统的问题、缺乏化学兴趣引领问题。
3.问题表达清楚确切;4.研究对象间的关系清晰;5.显示研究特征
五、研究规范与格式
(一)文献检索(二)研究现状综述(文献综述
六、研究方式的选择;定量的研究:运用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材料,判断教育现象的性质,发现内在规律,检验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定性的研究:在自然环境中使用体验、访谈,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内容及其结m八、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
九、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