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录音与民间音乐档案
从“田野录音”的定义到“音响”的历史追溯,作者想给我们传递的是有声音乐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生活和文化底蕴。但不限于此,作者通过对比奥地利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录音登记表,发现其区别,从而引申出“关注所采录音响的历史与文化渊源”一说。
非常有同感的是萧梅老师写的这句话:“人文类音响(音乐、语言等)不同于自然音响,它所记载的文化和历史是由具体的人、在具体的时间空间中呈现的。如此,用录音去记录历史,这录音本身也就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这也就是音响档案的性质。”
作者还提及到了音响档案的规范性要求,如下图所示:
作者还通过自己的田野,来对同一次录音做不同的记录,非常直观的为我们展示了在实际运用中如何更规范的去记录它们,以此说明和理解档案的意义。整体档案的描写意义便在于此:“可以说是展示这份录音被如何呈示,或运用、履行的过程。”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应用民族音乐学”,更多的阐释其行为活动背后的过程,注重实际性与实践性,这也说明了学术视角在不断的延伸与转换。
最后,作者提到了从录音文本到文字文本的提取及转化过程,还有田野的装备设施等等,提供了一些非常宝贵的经验与建议。
读此章内容,给田野小白充实了很多实质性储备,了解了田野音响的重要性,填写音响档案的规范性以及在田野中如何去使用音响设备,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与效率,方便了广大学者们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