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7月1日到普洱工作,至今逾4年。从省会城市的繁华一下就转移到五线边境小城定居,这是我以前所没有经历,家人、老师和好友包括整个社交圈子都在省城,而在本地可以说完全就没有社交圈子,很自然,上帝关闭了门,就给你打开一扇窗。于我而言,我爬出了窗子,重新定义了我的无社交之旅。
之前就培养了跑步的兴趣,但跑得并不多,下来普洱后,仿佛开挂了。每个月都要跑一百多公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看悦跑圈跑量数据的迅速提升,于是索性给自己定了一个1000公里的目标,在年末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了这个既定小目标。
除了跑步,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还是不堪入目,没有深谋远虑或是精打细算,主观考虑有几条:一是英语学得如同学渣的样子让自己不甘心,如果不给那些曾经学习英语的时间一个交代,那些逝去的时间不都成了垃圾时间全给浪费了?百步之行,九十为半。既然当初给安排了这条路,那就铁着脑壳往前冲呗,何况当年也就仅仅是应试为重,剑走偏峰,现在自己重新定义,能走到哪一步,付出努力总会有所收获。二是英语与其他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更新相比较而言,是具有延续性而非替代性的,每一点积累都是对未来的加分项。而其它则不一样,譬如计算机操作上,当年把DOS命令玩的贼溜,而今估计不少新生代都不知道那是啥东西,文字的UI界面早被图形化的UI所替代。当年汇编语言是神一样的存在,但是若干年后的今天,Java、Python大行其道,汇编语言就算找到灯火阑珊处也未必能找到。此外说说驾驶吧,据我的大学老师讲,他们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梦想就是当司机,要么在单位里当司机,或者去深圳开出租车,那是个又有社会地位又高收入的职业,但话说回来,现在跑个滴滴,挣点汗水钱,还被摄像头满大街的抓拍,遇到的乘客素质参差不齐,如果遇到没素质的,还要受委屈吃白眼,苦不堪言。再说说产品和服务的更替,案例多到不胜枚举,胶卷底片被数码相机彻底颠覆,卡片数码被手机彻底颠覆,纸媒被互联网打得落花流水,书信几乎被电子邮件满门抄斩。三是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最重要的语言之一,从全世界来看,说英语的人数将近二十亿,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就是英语,学好英语就如同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很多专业学术著作大多都用英文写作,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可为阅读带来极大便利性。四是可以不借助外力通过自身努力能实现的目标。但凡不断的努力,自己终究会甩掉大多数人而成为佼佼者。试想,在不借助外在的载体或者平台,凭借个人一己之力,自己能有话语权么?外在的环境会给祝你一臂之力么?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等伯乐不如自己给自己勤学多练,虽然路不好走,但不妨想想,捷径你能抢得到么?所以明智的选择就是不做无望等待只做努力在路上得等待。五是学习英语有那么多人,如果你成为佼佼者,难道会愁没饭吃?当能学有所成,那些走过的路就是今后你开辟出来的,开路你走多远,将来的路就有多远,需要做的就是沉住气,越怕的困难就越要去碰,那怕最初是头破血流。
因为跑步让我看到坚持和有计划的去实施,目标不过就是你前行的里程碑。所以,跑步后我开始啃当年最难啃的硬骨头,有时我其实也纳闷过,花了那么多时间,是否值当。但如果不去坚持做一些事,那时间难道会花的更有价值?但是,毕业后近20年的时间,不也不声不响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溜走了么?
从2019年11月开始,我每天打卡有百词斩、百词斩爱阅读、微信读书、网易公开课、学习强国(工作学习两不误),从2019年至今背完了1.84万单词、在爱阅读里打卡1241天,读完1608篇短文,49.7万字,跑了6300公里,77场斑马,16场全马。感觉想学的东西在互联网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此外还有B站、小红书、可可英语、欧路词典、喜马拉雅……,不幸的是我彻底的抛弃了社交,幸运的是我可以在冷落的角落里擦亮了火柴自得其乐。
2023年7月7日于北城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