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动机》一书中指出:“当外在压力取代了自主意愿,人的行为会从‘我想做’退化为‘我必须做’,甚至‘我偏不做’。这就好比如,父母对孩子说“赶紧去学习,不努力,将来怎么考大学”。孩子的内心想的是:我就不好好学习,不想考大学怎么了!“
催促”就像是父母的权力输出,孩子被迫地接受父母的控制,然后让亲子关系变成拉锯战。在网上看过一位初中生写的日记,她说:每次妈妈吼我,叫我去赶紧写作业时,我都想把作业本撕掉,因为我不想输给她的命令。
同时她的内心不仅会“暗暗与父母较劲”,还会产生压抑、自卑心理。有儿童心理学家曾指出:经常被催促的儿童,其唾液皮质醇(压力激素)浓度是同龄人的2.1倍,抑郁量表得分高出47%。这些孩子常出现两种极端认知:“我永远不够好”或“努力根本没有意义”。
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指出,人类天生渴望自主感。当孩子穿衣、吃饭、学习等日常事务都被催促裹挟,孩子其实是会默默反抗的:拖拉、磨蹭,通过“故意放慢速度”来宣示主权。孩子的磨蹭、叛逆,其实背后可能是在“反抗”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