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完成了第二篇文章的初稿,一万三千多字。感受到战胜自己的喜悦,这也是我把寒假学习大目标变成小目标的战果。
前几天学习滞后,所以初四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初七完成第二篇初稿。明天开始写第三篇文章,争取四天完成。
关于如何完成学习计划,我推崇心理学家洛克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
1.目标要有一定难度,但又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比如,我的寒假计划)
2.目标要具体明确。(例如,对于写一篇文章来说,完成初稿要比仅仅试着写要好得多)。
3.必须全力以赴,努力达成目标。如果将你的目标告诉一两个亲近的朋友,那么,就会有助于你坚守诺言。(如,我写简书,让我的学生和朋友知道我的学习计划,破釜沉舟。)
4.短期或中期目标要比长期目标可能更有效。(比如,计划初一到初十看完《超级记忆术》,比笼统地计划看完两本书的目标好很多。)
5.要有定期反馈,或者说,需要了解自己向着预定目标前进了多少。(简书提醒)
6.应当对目标达成给予奖励,用它作为将来设定更高目标的基础。(今天奖励自己胡吃海喝一顿,哈哈)
7.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任何失败的原因都要抱现实的态度。人们有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不好),而不是内部因素(如没有努力工作)的倾向。只有诚实对待自己,将来成功的机会才能显著提高。
顺带讲一个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的经典故事。
山田本一是日本八十年代的一名马拉松运动员。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偶然为之。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
两次夺冠并非偶然!
十年后,这个谜团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常常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以外终点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的故事告诉我们:
当目标被清晰地分解了,目标的激励作用就显现了,当我们实现了一个小目标的时候,我们就及时地得到了一个正面激励,这对于培养我们挑战目标的信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