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曾国藩(52)
(书接上文)
第六章 湖南贡院童子试 初识同乡朱尧阶(六)
简述长沙今生往事
此时,朱尧阶也如曾子城一样,渐对对方心生喜欢,尚且不知对方若干,更不知对方心思,也未把纸捅破。为了让子城尽兴畅游长沙,使之更多地知悉长沙故事,也就好好逛逛长沙城。
于是,就沿着街道边随子城兴之所致,边慢慢引导着北行。
朱尧阶看着子城,问道:“贤弟,汝知否长沙往事?”
子城头也不回地说:“不知,首次远门,不知省城之事。”
“想知旧城往事否?”
“正有此意,还望兄台指教一二。”
“好,那我就细细给你说说这长沙昨日”。于是,朱尧阶就找到了话题。
“省垣长沙,历史久远,其肇迹可追溯至远古时代。”
“商周时期中原文化传入,长沙进入青铜器时期。东周后,进入春秋,春秋末期,楚国(荆楚)势力进入长沙。战国初期,楚越对峙,长沙为楚国东南边陲要塞。战国中期,楚国变法,国力强盛,长沙成为楚国南部重镇,楚便在长沙建立了城邑。楚国至怀王国势日弱,诸侯各国特别是秦国对楚国多次战争,秦国大将王翦率军南下,打败楚军江南余部,楚即被秦国所征服,楚国灭亡。长沙(湖南)作为楚地军事重镇长达800多年。”朱尧阶如授课般介绍。
“秦灭楚国,设“‘长沙郡 ’,为秦36郡之一,长沙始纳帝国版图,首次明确行政区域载入史册。”
“至西汉适置长沙国,治临湘县,辖临湘、罗、连道、益阳、下隽、攸、酃、承阳、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13县”。朱尧阶打开了话题。
“吴晋南朝,临湘县析出湘西县,临湘县为长沙郡首邑,南朝宋开始,湘西县为衡阳郡(长沙郡析出)首邑,上隶荆州或湘州”。
朱尧阶看看子城,好象听到极有兴趣之事一样,正聚精会神地聆听,心中更是欣喜,接着说道:“至唐武德三年(620年)入唐版图,此年太宗继位,为贞观元年(620年)设十道,为潭州,至天宝元年(742年),潭州改为长沙郡,至德元年十二月十五日(758年1月19日复改为潭州),属江南道,辖长沙、衡山、醴陵(武德四年分长沙县立)、湘乡(武德四年析衡山县置)、益阳、新康(武德四年析益阳设,七年又并入益阳)等6县”。
朱尧阶稍停一下,说:“如果不熟悉历史,各朝年代帝号纪年颇费力、难记。兄只是叙述其事,汝记得与否先不计较,等尔再慢慢熟悉唐史,自然明白。”朱尧阶也担心史实枯燥,而让子城失去兴趣。谁知,再看子城反应时,哪知正听得极为认真呢。
朱尧阶清接着说:“至本朝顺治四年四月初八(1647年5月12日),高士俊领兵入长沙,长沙纳入清版图,沿明制设长沙府,上隶湖广,仍辖12州县。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此时,也称长沙为偏沅)”。
朱尧阶又似自言自语地说:“唉,这长沙呀,也是个多难之城,史上历经多次战乱袭扰,几经损毁”。
“哦,这是怎么回事儿?“子城忽然问道。
“哪一次的变更,不是战火纷飞?哪一次的战事,不使黎民涂炭?”朱尧阶叹道。
一时,二人陷入了沉默状态,但仍按原来的街道行走。快行到另一条街巷时,朱尧阶说道:“前面就是长沙学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