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使用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即信息时代。那么信息时代如何开展学科教育呢?
首先,要超越“间接经验论”,让学科教学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真实探究。我国教育界秉持了几十年的“间接经验论”认为:学生学习既不需要直接探究学科,也不需要直接探究世界,只需要掌握现成知识就可以认识学科和世界。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永远依附于经验,从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在素养导向的学科教学中,必须超越这种“间接经验论”,让教学成为学生真实的学科探究,将固定学科结论转化为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亲历知识诞生的过程;让学生像专家一样去思考和实践。
其次,要超越“双基论”,让学科教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双基论”的本质在于把知识视为等待掌握的学科事实和真理,把技能当做等待熟练掌握的规范体系,导致教学变成了灌输和训练。经过这样的教学获得的知识,是惰性知识和机械技能,对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毫无作用。要让教学走向核心素养培养,就要超越双基,让知识在创造中学习,让技能在实践中练就,最终才能达到素养培养的目的。
再次,要超越固定知识体系,基于学科大概念重构课程内容。我们现行的分学科系统性教学方式下,学生形成的是事实覆盖型知识体系,因对学科缺少深度探究而无法形成深度理解。素养导向下的学科教学,必须摒弃事实本位的学科观,走向理解取向的学科教学。要选择“少而重要”的大概念,作为学生探究学科和世界的工具,并使每个大概念与其他大概念之间建立联系,由此构建起概念本位的课程内容。要使每个学科概念都与真实问题情境相联系,形成探究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任务,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和实践。
最后,要努力让学科教学融入学科实践与生活。要让学科融入生活,形成学科即生活的理念,勾连生活和学科,引导学生运用学科规律理解生活问题,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像专家一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