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习惯就像一条绳索,我们每天为它添上一股新索,很快它就会变得很牢固。但习惯是可以打破的,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习惯就像地球对飞船一样,有着极大的引力,要摆脱它 ,需要极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脱离了引力的束缚,我们就会迎来广阔的自由天地,创造出高效能生活所必需的凝聚力和秩序。
作者将习惯定义为知识、技巧与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知识是理论概论,指“做什么”及“为什么”。技巧,告诉“如何做,”意愿促使“想要做”。要养成一种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首先要知道正确的原则“我必须聆听”,其次要懂得如何聆听、深入聆听他人的技巧,最后还要愿意聆听,才能形成习惯。
通过在知识、技巧与意愿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突破多年思维定式的伪保护,使个人和人际关系效能都能更上一层楼。
七个习惯并非零落分散的心理法则,它们符合成长规律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人在幼年时完全依赖周围的人:家长、亲人、老师、同学。
随着不断的成长、能力增强,突然有一天开始逆反,进入了青春期。逆反的本质是要摆脱他人的控制、摆布和利用,要摆脱依赖。这时候我们要鼓励他的独立意识,并且帮助他更快成长、独立。
觉得“我是无所不能的,一个人也能干一番大事业!”这是独立之后年少的轻狂。
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真正走向社会之后,又会发现:想要单枪匹马实现最大效能,无异于缘木求鱼。因为人生本来就是高度互赖的!
一个能做到互赖的人,能与他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够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潜力,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也知道爱心、关怀,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重塑自我的七个习惯,前三个是培养品德的基础,着重于如何自我约束,由依赖进步到独立。真正独立之后,具备了有效互赖的基础,就可以开始致力于更为性格导向的公众领域的成功。即习惯4、5、6所讲授的团结、合作与沟通。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要等到前三个习惯完善之后,才开始后面的练习,作为互赖世界的一部分,你每天都要与周围打交道。只不过各种突发的问题经常掩盖了真正的症结所在,了解自己在互赖关系中的作用,有助于你遵循自然法则,合理安排时间步骤。
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个层面上实现平衡而有规律的更新,是不断改进螺旋向上的成长过程,帮助我们将自我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这个习惯模型图标示了七个习惯与三个成长阶段的关系,七个习惯的前后关联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增效。这7个习惯以自然法则产出/产能平衡为基础,所以都能产生高效能。
有一则伊索寓言。关于鹅生金蛋的故事,能够很好地说明产出产能/平衡的原则。
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使他变得更贪婪、更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于是他异想天开的把鹅宰杀,想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
许多人都对效能有一个错误的定义,即产出越高,效能越高。
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
人类所拥有的资产基本上可以分为物质资产、金融资产以及人力资产三大类。
物质资产就是那只鹅,如果只让它生蛋,而不精心饲养它,它就不会生蛋或者很快死去,这不符合效能原则。
金融资产的有效利用也是一样的,在金融资产里:“鹅”是本金,“蛋”是利息,本金没有了就无从谈利息。
我们最宝贵的金融资产就是赚钱的能力,如果不能持续投资,以增进自己的产能,眼光就会受到局限,只能在现有的职位上踏步,每天忙忙碌碌。就怕老板对自己的印象不佳,既在经济上受制于人,又担心职位不保。这同样称不上效能。
对人力资产而言,产出与产能之间的平衡更为重要,因为正是人控制着物质资产与金融资产。
在夫妻关系中,只享受权益,不维护感情的纽带就会陷入危机。
在亲子关系中,不论权威是还是纵容式的管教,都是想要控制或取悦子女,唯独忽略了子女的责任感,自律能力和自信心的需要。
这些原则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团体。如果一个团体的成员在利用物质资产时,不遵守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就会降低整个团体的效能,最终导致“鹅”的死亡。
效能在于平衡,它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产出与产能平衡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是七个习惯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与大家分享的七个习惯的理论基础,了解了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制定行动计划的逻辑性与可行性,能够更好地即学即用,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