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七上第一单元
华师教育研究院 2023-08-21 17:15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言语识字课程体系 ,作者王炳新
一
图片
语文课程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图片
(一)学习内容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也就是说,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基本形式就是学习任务群教学。因为今后较长时间内的语文教学需要运用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图片
(二)大单元群教学突出结构化、系统性
语文大单元需要由典型的学习任务组成并引领教学。典型学习任务的确定需要参照“课标”要求、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语文学习要点)、课后思考题和近年大学考试的分析结果。
作为课程与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核心素养具体阐明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将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目标升级的背后映射出学生所需知识系统由实体性知识向建构性知识的转型,以及学习样态从浅层走向深度的转型,倒逼教学设计走向结构化的单元设计,将单元作为课程的最小组织方式,教与学的呈现方式就是学习任务群。
为了在单元中凸显素养的整合性特征,强调以高站位驱动知识迁移与思维训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注重打破教材在学科间或学科内的排列组合,借学习任务、问题、项目等重组知识内容,引导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建立联结,促进新旧知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融合。
从教材单元的外部来看,单元与单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核心知识、知识结构,教材多个单元之间又都有自己的知识节点,正是这些知识节点组成了教材内单元之间的联系纽带。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需要从优化教材内容结构着手,依据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把一本教材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上发现单元之间、课文之间的共性与关系,进而找到贯穿单元课文、学期、年级或学段的知识“线”。
图片
从教材单元的内部来看,各教学要素都按照学习任务群来呈现结构化特征,以增强教学与学习的系统性。每个大单元内部不仅有教学“点”的设计,还需要有由点到“面”再到“体”的设计,教师需要站在更髙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集中再组合、再分配,以加强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系统性的主要表现:①教学目标的确立基于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基本学情等的科学认识和系统分析。②教学过程在横向上全面把握学习要素,在纵向上统筹规划完整的学习环节和学习历程,将学习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事件来开展。③学习任务群的制定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至抽象的认知规律,同时注重“教-学-评”的一体化。④教学活动不再聚焦零碎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或陈述,而强调学生面对现实挑战时能综合运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
二
图片
统编版语文七上第1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范例
图片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阅读”“写作”两部分构成。
“阅读”部分的4篇课文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济南的冬天》用轻快、自然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雨的四季》通过对四季不同的雨景的描绘,抒发作者的情趣和对人生的态度。《古代诗歌四首》依次是曹操的《观沧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四首古代诗歌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集景、情于一体,写景抒情的佳作。
“写作”部分的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即写身边的事,写自己最熟悉的事,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
图片
(二)“课标”相关要求的分解
1.第四学段目标要求
——“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2.写字姿势正确,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本册书需要识记注音汉字132个,读写字词266个;本单元需要识记注音汉字18个,读、写的字、词47个。
——阅读与鉴赏”:“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6.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7.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8.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9.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本册书需要背诵优秀诗文16篇(首、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2万字;本单元梳理课文主要内容,鉴赏课文所写景物及所表达的情感;背诵《春》《古诗四首》;完成本单元承担的不少于7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
——“表达与交流”:“5.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7.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本册书写作练习21次左右;本单元写作练习5次,练习重点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事,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
——“梳理与探究”:“1.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表达效果。3.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本单元的梳理与探究,一是分类梳理注音汉字和读写的字、词语,提升写字能力;二是梳理所读文本中所写的景物片段,并且形成文本材料。
2.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与相关的学习任务群对接)
(1)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具体内容略,下同)
(2)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3)整本书阅读
(4)跨学科学习
3.第四学段学业质量描述(具体内容略)
图片
(三)学情分析
已有知能基础:刚刚进入初中学习,学生想学习动力充足,学习热情高涨。学生非常熟悉四季的特点,并且已经学过、读过描写四季景物的文章,并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本单元的课文描写对象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首次接触古诗词,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篇目,其教学意义在于: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激发审美情感、
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开始关注社会,从关注自我向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关系转变;他们喜欢语言明快、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的写景文章,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及表达形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障碍点:学生在学习运用实际景物的叙写和体验感受、抓住重点景物进行描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教学措施:在组织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是基础上,突出精彩句段的鉴赏与交流;强化对作者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内容的分析和品味,力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明显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大单元学习主题
根据“课标”目标要求,结合教材单元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确定为:
“鉴赏经典写景诗文,尝试描写身边美景”。
(五)大单元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诗四首》,认识18个注音汉字,会读会写47个字、词,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及结构层次,从题目、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的特点。
3.略读课文,欣赏、积累课文的精彩描写片段或富有意蕴的语句,揣摩人物心理,鉴赏人物形象。
4.鉴赏并且背诵《春》《古诗四首》。
5.生、师完成不少于7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建立《个人整本书阅读登记表》。
6.学习在生活中选材,完成一个片段作文练习,两篇大作文(“新学校 见闻”“深受触动的往事”),生、师建立《个人作品集》。
图片
(六)大单元学业质量评价
1.朗读课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诗四首》,读准18个注音汉字的字音,会读会写47个字词,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及结构层次并举例说明,从题目、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列出文章的特点。
3.朗读课文欣赏、积累课文的精彩细节描写或富有意蕴的语句,揣摩人物心理,鉴赏人物形象,并且进行交流。
4.学习并且背诵4首古诗。
5.生、师完成不少于7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建立《个人整本书阅读登记表》。
6.能在生活中选材,先后完成一个片段作文练习,两篇大作文(“新学校 见闻”“深受触动的往事”),生、师建立《个人作品集》。
图片
(七)本单元教学思路及教学活动结构图
学期规划:本学期19个工作周,按照15个教学周计算;北京市每周5个课时,共计75个课时,每单元平均12.5个课时。本单元安排13个课时。
教学思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群教学,遵照课程方案和“课标”要求,本单元需要对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4个学习任务群。
图片
《防止曲解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提出了防止以下三种曲解学习任务群教学的现象:每个单元只对应一个学习任务群;以单篇课文对应学习任务群;自己另起炉灶编写学习任务群。
基本课型和课时安排:设置“积累与梳理”“阅读与鉴赏”“整本书阅读”“写作与交流”“跨学科学习”等5种基本课型。其中“积累与梳理”1课时,“阅读与鉴赏”4课时,“整本书阅读”3课时,“写作与交流”4课时,“跨学科学习”1课时。
课文篇幅:《春》(751字);《济南的冬天》(896字);《雨的四季》(1575字)《古诗四首》(课文218字+注释819字)。
阅读速度及时间要求:《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诗四首》,共计4259字(包括标点符号和文言文的注释),按照七年级上学期学生的阅读速度301字-335字/分钟的要求,本单元学生的阅读速度应该在301字-307字/分钟之间,阅读本单元课文需要14.06分钟,即限制在15分钟内阅读完毕。
图片
(八)大单元课型及课时教学规划
1.第1课时(积累与梳理课):(对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阅读4篇课文,认读18个注音汉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读写47个字词,背诵第4课。
(2)学习评价:阅读《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故事四首》,读准18个汉字的字音,积累新鲜词句。
(3)学习任务:自主阅读《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故事四首》,读准14个字音,积累新鲜的词句。
(4)学习内容:《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故事四首》。
(5)基本教学环节:
①导入课题,明确目标;1分钟左右;
②朗读《春》,8分钟左右(其中朗读课文3分钟,自主积累3分钟,同位交流2分钟)。
③阅读《济南的冬天》,8分钟左右(其中阅读课文3分钟,自主积累3分钟,同位互交流2分钟);
④阅读《雨的四季》,11分钟左右(其中阅读课文5.5分钟,自主积累3分钟,同位交流2分钟);
⑤朗读《古诗四首》,8分钟左右(其中朗读课文及注释4分钟,自主积累2分钟,同位交流2分钟)
⑥书写重点字词,4分钟左右(其中书写2分钟,书写25—30个汉字,展示交流2分钟)。
(6)课时作业:①抄写“读读写写”中其余字词,并进行梳理;②读熟第4课,并尝试背诵;③阅读教材第5页《比喻》、第9页《比拟》。
2.第2课时(阅读与鉴赏课):(对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阅读前3属课文,完成任务:①梳理其主要内容及行文思路(填写相关表格);②思考并梳理所写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2)学习评价:阅读前3属课文,梳理其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填写相关表格),思考所写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3)学习任务:阅读前3属课文,梳理其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填写相关表格),思考所写内容与题目的关系。
(4)学习内容:《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5)基本教学环节:
①导入课题,明确目标;1分钟左右;
②朗读《春》,9分钟左右(阅读课文3分钟;完成任务①②4分钟;同位交流2分钟);
③阅读《济南的冬天》,9分钟左右(其中阅读课文3分钟;完成任务①②4分钟;同位交流2分钟);
④阅读《雨的四季》11分钟左右(其中朗读文6分钟;完成任务①②3分钟;同位交流2分钟);
⑤班级展示学习成果,10分钟左右(多媒体投出学习成果,学生到台前展示,不少于3人,生、师鉴赏)。
(6)课时作业:①自主阅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并进行批注;②阅读《朝花夕拾》(不少于4500字),关注这本书中的景物描写及所表达的情感。
3.第3课时(整本书阅读课):(对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1)说明:“自主阅读”是高质量完成“课外阅读总量”指标的唯一途径,也是在教材阅读中所学知识与方法的运用和拓展。
(2)理念:“自主阅读”重在培养学生文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兴趣是自主阅读的基础,坚持下来才能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读书本身就是学习语文,并且是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3)实施原则:
①学生自选书目(或阅读推荐书目,也可以民主推荐阅读书目);
②兴趣第一,自主阅读(整本书);
③生师同读(内容可以不同);
④逐步(或者分层)提出阅读的要求,如阅读速度、书面积累等。
(4)课时学习目标:生师自主阅读《朝花夕拾》整本书,完成不少于1.14万字的阅读量。
(5)基本教学环节:
①明确阅读书目,提出两个课时的最低阅读量(不少于302字⁄分钟);1分钟左右。
②生师同读(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教师也可以自行选择阅读书目);37分钟左右。
③点评阅读课情况;建立生师《个人阅读登记表》(每人一份,可统一印制);2分钟左右。
(6)课时作业:①生师自主续读所读整本书,不少于4500字,并且完善《个人阅读登记表》记录内容。②自主完成写作实践一。
4.第4、5课时(写作与交流课):(对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生师独立究成不少于500宇的作文《新学校印象》:班级展示最佳作品;生师建立《个人作品集》。
(2)学习评价:生师独立究成不少于500宇的作文《新学校印象》,交流展示,建立《个人作品集》。
(3)学习任务:完成题为《新学校印象》的作文,主动参与展示交流,建立《个人作品集》。
(4)时间安排:两节课连排(90分钟)。
(5)基本教学环节:
①明确目标,出示写作要求,学生思考,2分钟左右;
②生师同写,40分钟左右;
③学生自读,同位互读,5分钟左右;
④小组交流、推荐最佳作品,12分钟左右;
⑤班级展示小组最佳作品,生师鉴赏,25分钟左右(多媒体投出,学生到台前展示,不少于5篇);
⑥教师作品展示,生师鉴赏,4分钟左右;
⑦生师建立个人作品集(活页),2分钟左右。
(6)课时作业:①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②续读整本书,不少于4500字,完善《个人阅读登记表》。③师生调查、搜集民间有关四季的谚语、俗语(每个季节不少于5个,教师搜集每个季节不少于15个)。
5.第6课时(阅读与鉴赏课):(对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阅读前3篇课文,先后完成:①围绕开头、主要段落、关键语句和结尾,鉴赏所写景物与所写主题的关系;②感悟并且说明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评价:阅读前3篇课文,围绕开头、主要段落、关键语句和结尾,鉴赏所写景物与所写主题的关系,感悟并且说明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任务:阅读前3篇课文,围绕开头、主要段落、关键语句和结尾,鉴赏所写景物与所写主题的关系,感悟并且说明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
(4)学习内容:阅读并鉴赏《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5)基本教学环节:
①导入课题,明确目标,1分钟左右;
②阅读《春》,10分钟左右(阅读课文3分钟;完成任务①②4分钟;同位交流3分钟);
③阅读《济南的冬天》,10分钟左右(阅读课文3分钟;完成任务①②4分钟;同位交流3分钟);
④阅读《雨的四季》,12分钟左右(阅读课文6分钟;完成任务①②4分钟;同位交流3分钟);
⑤班级展示学习成果,7分钟左右(多媒体投出学习成果,不少于2人;生师鉴赏);
(6)课时作业:①完成教材第8页第五题《我喜欢的冬天》;②背诵《古诗四首》;③续读《朝花夕拾》(不少于4500字),关注这本书中的景物描写及所表达的情感。
6.第7课时(阅读与鉴赏课):(对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阅读前3篇课文,梳理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并举例说明。
(2)学习评价:阅读前3篇课文,举例说明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3)学习任务:阅读前3篇课文,梳理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并举例说明。
(4)学习内容:阅读并鉴赏《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5)基本教学环节:(课前交流展示《我喜欢的冬天》片段,)
①导入课题,明确目标,1分钟左右;
②阅读《春》,9分钟左右(阅读课文3分钟;自主梳理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4分钟;同位交流2分钟);
③阅读《济南的冬天》,9分钟左右(阅读课文3分钟;自主梳理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4分钟;同位交流2分钟);
④阅读《雨的四季》,12分钟左右(阅读课文6分钟;自主梳理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4分钟;同位交流2分钟);
⑤班级展示学习成果,9分钟左右(运用多媒体到台前展示学习成果,不少于3人,生、师鉴赏)。
(6)课时作业:①阅读课文重点部分,完善学习成果;②续读《朝花夕拾》(不少于4500字),关注这本书中的景物描写及所表达的情感;③默写《古诗四首》。
7.第8课时(阅读与鉴赏):(对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①借助注释阅读《古诗四首》;②鉴赏其中所写景物及所表达的情感,并且举例说明;③互查默写《古诗四首》。
(2)学习评价:流利地朗读课文;解释复述课文内容,说明其寓意;互查《古诗四首》的默写。
(3)学习任务:朗读并默写《古诗四首》,鉴赏其所写景物及表达的情感,并且举例说明;③默写《古诗四首》。
(4)学习内容:《古诗四首》。
(5)基本教学环节:
①导入课题,明确目标;1分钟左右。
②自主朗读课文,6分钟左右(其中自主朗读课文和注释4分钟,同位互读课文2分钟)。
③鉴赏《观沧海》所写景物及表达的情感,并且举例说明,6分钟左右(其中自主鉴赏3分钟,同位交流3分钟钟)。
④鉴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所写景物及表达的情感,并且举例说明,4分钟左右(其中自主鉴赏2分钟,同位交流2分钟钟)。
⑤鉴赏《次北固山下》所写景物及表达的情感,并且举例说明,4分钟左右(其中自主鉴赏2分钟,同位交流2分钟钟)
⑥鉴赏《秋思》所写景物及表达的情感,并且举例说明,4分钟左右(其中自主鉴赏2分钟,同位交流2分钟钟)
⑦结班级展示学习成果,12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而定,展示分享不少于4人)
⑧自主默写《观沧海》,同位互查,3分钟左右。
(6)课时作业:①完善鉴赏4首古诗的学习成果;②续读《朝花夕拾》(不少于4500字),关注这本书中的景物描写及所表达的情感。
8.第9、10课时(整本书阅读课):(对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生师自主续读整本书《朝花夕拾》,完成不少于2.65万字的阅读量。
(2)学习评价:续读整本书《朝花夕拾》、阅读量不少于2.65万字。
(3)学习任务:生师自主续读整本书《朝花夕拾》、完成不少于2.65万字的阅读量
(4)学习时间:两节课连排,90分钟。
(5)学习内容:《朝花夕拾》整本书。
(6)基本教学环节:
①明确阅读书目和阅读量(本课时的最低阅读量(不少于305字⁄分钟);1分钟左右。
②生师同时续读整本书,87分钟左右。
③点评阅读课情况;生师完善《个人阅读登记表》;1分钟左右。
(6)课时作业:生师梳理所读作品中景物描写,并且形成文本材料。
9.第11、12课时(写作与交流课):(对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1)学习目标:生师独立究成不少于500宇的作文《小学生活二三事》:班级展示最佳作品,生师鉴赏;教师作品展示,生师鉴赏。
(2)学习评价:生师独立究成不少于500宇的作文《小学生活二三事》:班级展示最佳作品;生师完善《个人作品集》。
(3)学习任务:完成题为《小学生活二三事》的作文,主动参与展示交流,及时完善《个人作品集》
(4)时间安排:两节课连排(90分钟)。
(5)基本教学环节:
①明确目标,出示写作要求,学生思考,2分钟左右;
②生师同写,40分钟左右;
③学生自读,同位互读,5分钟左右;
④小组交流、推荐最佳作品,12分钟左右;
⑤班级展示小组最佳作品,生师鉴赏,26分钟左右(多媒体投出,学生到台前展示,不少于5篇);
⑥教师作品展示,生师鉴赏,4分钟左右;
⑦完善个人作品集,1分钟左右。
(6)课时作业:①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②续读整本书,不少于4500字,完善《个人阅读登记表》;③师生梳理民间有关四季的谚语、俗语,形成文本材料。
10.第13课时(跨学科学习课):(对接“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
(课前,生师完成第11、12课时的第③个课时作业,生师完善作品《我对民间认识四季观点的看法》,不少于400字。
(1)学习目标:小组交流《我对民间认识四季观点的看法》,推荐最住作品;班级展示优秀作品,生师鉴赏;教师作品,生师鉴赏。
(2)学习评价:生师展示、交流所搜集的10个、25个以上的形声字。
(3)学习任务:生师展示交流所搜集的形声字。
(4)基本教学环节:
①小组交流《我对民间认识四季观点的看法》,推荐1份最住作品赛,10分钟左右;
②班级展示小组的最佳作品,25分钟左右(不少于6篇);
③教师展示作品,生师鉴赏,5分钟左右。
(5)课时作业:①修改完善个人作品,完善《个人作品集》;②续读《或者销售》阅读量不少于4500字,并完善《个人阅读登记表》。
三
图片
大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图片
2022年版“课程方案”中的大单元教学实际上就是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任务群教学。
1.大单元教学需要根据课程方案与“课标”做好大单元与学习任务群的对接。
图片
尤其是在专家自说自话的情况下,自己要有学术定力。一是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方案、语文课程标准,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站在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前列。二是明确六个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学习任务群分为“贯串性”学习任务群和“专项性”学习任务群。“贯串性”学习任务群必须对接到本学段所有单元的教学中。“专项性”学习任务群则可以根据单元内容的特点进行自主选择。三是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是以学习任务群为中心,即运用所确定的学习任务群去贯串单元里的课文。而不是以课文为中心,以课文去贯串学习任务群。四是避免曲解学习任务群教学。如每个单元只对应一个学习任务群,以单篇课文对应学习任务群,自己另起炉灶编辑学习任务群,每篇课文设计一个学习任务的集合等。
2.按照新版“课标”实施写作教学
(1)新版“课标”中没有要求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共出现了17次“指导”,其中“前言”中6次,具体内容中11次。
“课标”具体内容中11次“指导”出现的具体情境:“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之“教学提示”中1次(在教学中应根据语言文字运用的实际需要,从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之“教学提示”中1次(应加强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指导);“整本书阅读”之“教学提示”中1次(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的,选择图书和适宜的版本);“教学建议”之“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中1次(发挥大数据优势,分析和诊断学生学业表现,优化教学,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和个性化指导);“评价建议”中3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教师要对同伴评价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材编写建议”中1次;“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2次;“附录3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 中1次。
(2)新版“课标”要求学生自改、互改作文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的学段要求中指出:“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作文是需要修改和反复修改的,但是,必须是“修改自己的”作文或者同学之间互改。只有自主修改习作,才能够使学生处在主体的地位,使其感受到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能力在提高,以便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修作文的依据是“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标准是“做到文从字顺”。要做到“做到文从字顺”,最有效的方法是多进行正面引导,多读课文,多读名著、国家级报刊,议强化正确的语感。其次就是同位互改。
只要作为“他人”的同位也认为习作中已经没有了“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习作的质量自然就会提高了一个层级。这也是“教-学-评”的一体化的具体体现。
放手让学生自主写作,信手写来。教师要拥有从学生作品中归纳出此类优秀作文的标准的本领。
3.从知名专家有关语文教学的名言中去感悟
陶行知:“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重在善于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凡做一件事,要用最简便、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果。”
朱自清:"我们可并不是说‘指导'就由教师一个人这样从头至尾演讲下去。‘指导'得在讨论里”。“‘指导’得在讨论里,每篇‘大概'中的每一节,都该是讨论的结果,这结果该是在学生自己研求之后,在讨论时间里,又经教师的纠正或补充,才得到的。”
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崔峦:“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
吴忠豪:“语文教学扣紧本体教学内容,摒弃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方法:不以课文内容教学为主,不以理解语文知识为主,重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学生的语文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聚焦建构素养立意的语文课程,改变了“教材中心”的授课理念,把“课外阅读”直接纳入规定课时之内,倒逼教师挤出课时供学生自主阅读,实现了“教材就是个例子”的真正价值。
图片
《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严格落实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扣紧语文本体的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摒弃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在确保熟读课文并进行定向鉴赏的前提下,组织阅读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给学生安排固定的课时和要求,建立生师《个人阅读登记表》)。本案例还特别重视教材中“写作实践”的落实,尽力创设有助于学生写作的氛围,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建立生师《个人作品集》,)培养学生善于动笔写作的习惯,以求引导学生在写作的实践中学会写作,爱上写作。
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需要一线教师的智慧和奉献,更需要一线教师持续的创新性尝试,聚焦学习情境的创设,重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温儒敏教授:“语文素养没有读书量,没有阅读量,无论如何是提升不了的。你不管用什么方法,什么样好的、先进的,没有阅读量它都上不去。有阅读量,有阅读面,点拨一下他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