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第二章随感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也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对立和统一是密切相关的。在对立面的统一中,存在着一种互相排斥;而在不断地斗争的时候,有可能会使对立面发生相互的转化。由于这种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可以促使事物保持自身的统一性。

“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这两句话节选自《列宁选集》第二卷,它高度概括了对立和统一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对于自然规律来说,对立面的斗争以一种常态的形式存在,是事物运动中活跃的分子,例如“美和丑,善和恶,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当一个出现的时候,它的对立面也会出现。

在万物的变化生长中,遵循事物发展的本源和规律,而不主动干预,这是道家学派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宗旨。这种生养万物却不占有,在推动事物的运转过程中从不居功自傲,将会使功绩更加伟大。

每个人都是一个主体,都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选择权。当我们融入了自己的情绪和感情,经常以“管教”去控制他人,而不尊重他人的独立性,往往会做出一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通过道家学说的学习,懂得倾听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发言权,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某事,从而在精神方面保持着一种良好的连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之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恒...
    灵风的世界阅读 379评论 0 3
  •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
    道形图阅读 574评论 0 13
  •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回忆全部没收阅读 2,185评论 8 33
  • 第二章 功成弗居(复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清风8351阅读 494评论 1 10
  • 一、原文 第二章两兼思维(题目为学而观复所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
    学而观复阅读 6,42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