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新课标十一个核心词中的模型意识,困惑很多。
新课标对模型意识(小学段)的定义如下:
初中阶段 为模型观念:
困惑一:
读完小学阶段的模型意识定义还是很困惑,大脑里还是没有弄明白什么叫模型意识,除了2022新版课标增加的“加法模型”(总量=分量➕分量)和2011版课标已有的“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的乘法模型外,我们平时遇到的“植树问题”“租船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是不是也属于数学模型呢,是不是通过这些问题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困惑二:
新课标指出模型意识有助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形成模型观念的经验基础。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如何设计跨学科教学来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呢?有没有具体可行的案例可供我们参考、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