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France is calling阅读课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课堂上一定要相信学生并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在平常的备课中,我非常在意并担心课堂时间不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至于每个问题给学生设置的思考时间大抵是两三分钟。这样一整节课下来虽是“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课堂任务,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后来我慢慢领悟到了,是缺少了一种生命力,一种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发生碰撞与提升的过程。
之所以有这种感悟源于在France is calling这节课中分析文章结构环节,一开始我照例给学生2分钟时间扫读课文,分析文章的结构。本以为在前期的铺垫中,706同学能够较快地找出答案,但倒计时完毕后抢权和随机挑人中并没有出现满意的答案。虽说其中不乏有比较接近正确答案的同学,但总还差点意思。最后眼看着时间耗费太长了,为了不影响后续的内容,我便提示了一个关键点,这个时候便有许多同学茅塞顿开纷纷给出了正确答案。(课后我想了想,其实这个关键点也不必非得我来给,如果再给同学们更加充足的时间思考,说不定他们自己就能想出来,这比我给他们提示会更有意义)。
为了验证我的猜想,当天下午在703,我一开始便给同学们4分钟的时间思考了同样的问题,令我惊喜的是,4分钟结束后便有三位同学还没等我发布抢权,便脱口而出了正确答案!
仅仅是思考时间的延长,便是不一样的结果!我大呼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