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文/涅阳三水
苏轼这首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
每个人的一生,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一生,所走到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知道像什么吗?
那应该是像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堆满积雪的地上;
在这积雪遍地之上,又会因为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
尽管如此,那鸿雁还得继续飞行啊,飞向何方,哪里还去考虑南北东西!
——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而且深刻,所以后来便成为“雪泥鸿爪”这个成语,用以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
~~
接下来的第三联,则是苏轼回忆渑池当年寄宿过的那座佛寺——
兄弟啊,你知道吗?当时接待咱们的那个老和尚已经不在这个尘世了,按当地的传统习惯,他的尸体经过火化,骨灰已经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去了。
当时,我们在上面题过诗的那扇墙壁也坏了,也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
——读到这里,无限感慨。
多少年过去了,有些人变了,有些人死了,有些物变了,有些物坏了,我们存身的世界,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就像当年在雪地上留下的鸿爪痕迹,一旦雪化了,所有的爪印都不见了。
这喻指,有着无尽的感伤,有着为人生的短促叹息和对自己漂泊不定的无奈。
~~
最后两句,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加了个注脚——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说的是当年去赴考时,道路的崎岖和遥远还记得吗?
当时我骑着小毛驴,在那凸凹不平的山路上行走,路是那么遥远,人是那么疲乏,那瘦弱的小毛驴也累得叫个不停。
最后这两句,不仅是诗人的自叹,也是对子由的劝勉——
人生一世,留下的痕迹很淡很淡,刻意追求到最后,依然还是雪泥鸿爪,人生的不意是常有的,看开了看淡了,就不会多么感伤了。
~~
这首诗,苏轼抚今追昔,向兄弟子由表达出自己对“人生苦短当珍惜,雪泥鸿爪别在意”的深深感叹,和一些豪情以及豁达的人生追求。
我们现在读这首诗,对于雪泥鸿爪的认识,又有多少呢?
几十年的光景,眨眼间就消失了,有多少痕迹值得铭记?又有多少事情值得缅怀呢?
《景德传灯录》中天衣义怀禅师的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苏轼的比喻,和这句话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生动、深刻,查慎行说,在宋代即被人称道,并被作为诗人“长于譬喻”的例证之一,“雪泥鸿爪”这个成语也由此一直流传至今。
所以,即便是雪泥鸿爪,我们也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来世一遭,有意义有价值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