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的深圳印象,我们说到了深圳的近九百家书店。说到了具有深圳特色的读书月活动——“打开一个新视界。”读书,已然成为了这里的一张靓丽名片。
世界上最喜欢读书的民族是哪个?犹太族。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六十四本,居世界第一。六十四本是什么概念?每个月至少读五本,每周至少读一本,几乎天天都在读书。其次是俄罗斯、美国、德国、日本。人均每年读书量分别是五十五本、五十本、四十七本、四十五本。我国目前每年的人均读书量是多少呢?四点五本,不足五本。
当然,这是现代社会中的粗略统计。我相信在以前,最喜欢读书的民族一定是华夏民族。一是浩如烟海的典籍和连绵不断的文明可以佐证;二是当时的社会体制决定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头悬梁、锥刺股”,读书是当时文人的唯一出路。三是诸如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间的诗词情意、古玩之缘;沈复《浮生六记》中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都体现了读书在当时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甚至是主要地位。
那时候没有微信、陌陌、探探、抖音、淘宝等这些具有娱乐性质的社交和购物软件,读书是一件高雅的、可以娱乐、可以社交的活动。
读书既然有上面这些特性,不能直接赚钱,那么在如今快节奏、大压力的社会背景下,它就自然会让位给生存。谁不想多一点时间读书?但我要加班、要赶项目、要赴应酬,得为老婆的面膜、父母的养老、孩子的教育忙碌、奔波。读书,是个什么玩意儿?
因此,读书少是许多客观因素造成的。少,并不代表没有,更不代表不想。
我现在习惯性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多远,都带着一本书。这次来深圳带着一本阿尔贝-加缪的《修女安魂曲》。这本书总共写了六个戏剧:深刻揭示了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其中的一则戏剧《奥尔梅多骑士》描绘了一个经典、多难、永恒的话题——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