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高等的生物,完全仰仗那智慧的大脑。大脑的进化历程从数十亿年前,海洋出现单细胞生物开始的,接着进化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约3.6亿年前,地球进入爬行动物的时代,为了适应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本能脑的结构很简单,属于动物对外界事物的本能反应。代表动物鳄鱼,蜥蜴,蛇,也称原始脑或爬行脑
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登场,为了适应环境,不仅让体温保持恒定,还进化出了情绪。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等等,哺乳动物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边缘系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代表动物猴子,因此情绪脑也称猴子脑。
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从而产生了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这个新的脑区称为理智脑,也称理性脑或思考脑。
本能脑:源于爬行动物,主管本能
情绪脑:源于哺乳动物,主管情绪
理智脑:源于灵长动物,主管认知
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太弱小了。本能脑距今3.6亿年,情绪脑约2.2亿年,理智脑约250万年,如果把本能脑比作100岁老人,情绪脑差不多55岁,理智脑才不满1岁的宝宝。本能脑在婴儿期就已完善,情绪脑要到青春期才趋于完善,理智脑却要到成年早期才完善,差不多每个阶段相差10年,所以在人生前20年,我们心智都不成熟。而且本能脑和情绪脑掌管潜意识和生存系统,眼耳鼻舌身意,心跳,呼吸等运行速度至少达1100万次/秒,而理智脑运行非常耗时仅40次/秒。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当然不管何种因素影响我们做出决策都是为了我们好,只不过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决策与现代社会脱节,因为它们以为自己仍处于原始社会。对食物即时享受,尽量不思考,不锻炼,做些不用动脑的娱乐行为,这种天性形成了目光短浅,即时满足。
这种原始的天性应用于现代社会反而成了阻碍,以至于我们当前遇到的所有成长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目光短浅,即时满足的天性上,也可以理解为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
①避难趋易:只做简单和舒适的事,喜欢在核心区域周边打转,待在舒适区内逃避真正的困难。
②急于求成: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如果看不到容易缺乏耐心,直接放弃。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点,可以把大脑看作一个军队,本能脑和情绪脑是军队的将领和士兵,一个资历很老,一个年富力强,但都没什么文化和事业心,只是贪图舒适和安逸,而理智脑则是军队的首领,有远见,有胆识且身居高位,但因太年轻,没有威信,做出的决策只能被两位元老压下去,无法落地实行,最终兵败军散。所以这样的循环会让我们陷入“知道就是做不到,想要却得不到”的结局。
最难突破的是认知
最难驾奴的是情绪
最难改变的是行为
这背后的根源是由人的大脑结构来决定的。
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这一切难以改变的原因就是它是自我巩固的_是指本能脑和情绪脑越用越强,越强越用。所以要想从旧有的行为习惯和模式中跳脱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靠知识,因为单纯的依靠自制力是非常痛苦的,但知识可以让我们产生新的认知和选择,所以说:
认知决定格局
格局决定布局
布局决定结局
觉醒和成长就是让理智脑尽快变强大,以克服天性,这才是唯一出路。我们要学如何运用理智脑的智慧,让它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落地于实际生活中,以从顶楼用滑滑梯的方式直接落地,快速拿到结果,而不是从一楼慢慢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