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成花 让树成树 ——教学碎记6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这句话最近几年好像挺火。不知是源自《人民日报》的威力还是来自《中国教育报》的发声,要么就是有人摘自《杨绛先生经典语录》,或三者均有。总之,在教育界经常听到这句话。 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呢?我陷入了沉思…… 杨绛先生在散文集《我们仨》中这样说:“无论什么关系,情分被消耗殆尽,缘分便走到终点。把错归咎于自己,并且礼貌地退场,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别人还给别人,让花成花,让树成树;从此山水一程,再不相逢;愿来生,不见,不恋,不念。”以自然意象隐喻亲情羁绊与人生无常,表达缘分终结时的从容态度,体现了先生淡泊通透的人生态度。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说:“人生的使命只有一个,找到自己,忠于自己,成为自己。”的确如此,在经历了世事沧桑之后,我们没必要钻牛角尖儿,跟这个比,跟那个比,比来比去,就比出了烦恼,比出了忧愁,甚至比出了抑郁。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限量版”,我们只要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如今多用在教育界,劝诫老师们没必要跟每个学生较真,非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参天大树。花是花,树是树,教师只负责浇水、施肥、修枝剪叶即可,不可能改变其基因。这话也超级在理。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如果放在家庭教育中,可要三思了,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小学阶段的“花”是“花苗”,“树”是“树苗”。我认为家长们万不可放手任其发展,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吧。如果此时放手任其发展,就算是花,也不会争艳天下;就算是树,也不能参天蔽日。此时的“花苗”和“树苗”需要家长精心地呵护——浇水、施肥、捉虫、剪枝、打叉等,他们才能打下茁壮成长的基础,开出鲜艳的花,长成参天的树。自然,在这个过程中,“花苗”、“树苗”们也会接受到小学老师的雨露滋润,为家长们的“呵护”助一臂之力。大家试想,“花苗”、“树苗”们遇到双向的营养补给,能不茁壮成长吗?如果只遇到一方的营养来源,结果如何?可想而知。老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儿,什么样的学生都想管一管,越是不学习的,越想管,越想教,才奇怪呢,他们不会放弃班里的任何一个孩子。所以,奉劝各位家长,小学阶段万不可图省事儿放弃自己的孩子,花苗期,树苗期是特别需要细心呵护的!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