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癸卯,公元前三一八年)
楚、趙、魏、韓、燕同伐秦,攻函谷關。〔燕,因肩翻,注已見上。宋白曰:函谷關在弘農。地理志註云:謂道形如函,孫卿子所謂秦有松柏之塞是也。〕秦人出兵逆之,五國之師皆敗走。
【白話】
楚王國(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縣】)、趙國(首府邯鄲【河北省邯鄲市】)、魏王國(首都大梁【河南省開封市】)、韓王國(首都新鄭【河南省新鄭縣】)、燕王國(首都薊城【北京市】),聯合攻擊秦王國,大軍抵達函谷關(河南省靈寶縣東北)。秦軍開關迎戰,五國聯軍敗退。(各國在不斷受挫之後醒悟,重提蘇秦倡議,但早已瓦解了的南北合縱同盟,由楚王【二十一任懷王】羋槐擔任盟約長,集結趙、魏、韓、族、齊,共同攻擊秦王國。齊王國用田文的謀略,答應出兵,卻命遠征軍走得越慢越好。五國聯軍抵達函谷關,並不能同心,各國都要保存實力,誰都不敢、也不願先行攻擊。幾天之後,秦王國守將嬴疾出奇兵切斷楚王國糧道,楚軍陷於飢餓,先行撤退,其他四國也只好跟著撤退。)
宋初稱王。
【白話】
宋國(首府睢陽【河南省商丘縣】)國君(三十五任)宋偃,稱國王,是為康王。
四年(甲辰,公元前三一七年)
秦敗韓師于修魚,斬首八萬級,虜其將〈魚叟〉、申差于濁澤。〔敗,補邁翻。索隱曰:修魚,地名。〈魚叟〉、申差,二將名。索,山客翻。將,即亮翻。〈魚叟〉,音瘦,又疏鳩翻。濁澤,年表作觀澤。括地誌,觀澤在魏州頓丘縣東十八里。〕諸侯振恐。
【白話】
秦王國(首都咸陽【河南省咸陽市】)跟韓王國(首都新鄭【河南省新鄭縣】),在修魚(河南省原陽縣)會戰,韓軍大敗,死八萬人。秦軍追至濁澤(河南省新鄭縣西南),生擒韓軍大將魏餿、申差,各封國震恐。
齊大夫與蘇秦爭寵,使人刺秦,殺之。〔刺,七亦翻。〕
【白話】
齊王國(首都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國務官(大夫)跟蘇秦爭寵奪權,派刺客刺死蘇秦。
張儀說魏襄王曰:梁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地四平,無名山大川之限,卒戍楚、韓、齊、趙之境,〔戍,舂遇翻;字從人,從戈,人荷戈,所以戍也。梁地南接楚,西接韓,東接齊,北接趙。〕守亭、障者不過【章:十二行本過作下;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十萬,〔說文:亭,民所安定也,道路所舍也。障,堡障也,隔也,塞也,所以隔塞敵人也。〕梁之地勢固戰場也。夫諸侯之約從,盟于洹水之上,結為兄弟以相堅也。〔事見上卷顯王二十六年。夫,音扶。從,子容翻。洹,于元翻。〕今親兄弟同父母,尚有爭錢財相殺傷,而欲恃反覆蘇秦之餘謀,其不可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據卷衍、酸棗,〔後漢志:卷縣屬河南郡,酸棗縣屬陳留郡。水經註:河水逕卷縣北,又東至酸棗、延津,二邑皆河津之要也。卷,逵員翻。衍,以善翻。〕劫衛,取陽晉,則趙不南,趙不南則梁不北,梁不北則從道絶,從道絶則大王之國欲毋危不可得也。〔從道,謂約從之路也。從,子容翻。〕故願大王審定計議,且賜骸骨。 〔人臣委身以事君,身非我之有矣,故于其乞退也,謂之乞骸骨。骸,戶皆翻。〕魏王乃倍從約,〔倍,蒲妹翻。〕而因儀以請成於秦。張儀歸,復相秦。〔儀罷秦相相魏,見上卷顯王四十七年。相,息亮翻。〕
【白話】
魏王國(首都大梁【河南省開封市】)宰相張儀,向魏王(二任襄王)魏嗣建議說:「魏王國土地還不到一千里,武裝部隊不過三十萬,地勢平坦,沒有高山大河的險隘,到處都要防備,力量自然分散,邊防軍分別駐紮楚(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縣】)、韓、齊、趙(首府邯鄲【河北省邯鄲市】)四國邊界,真正固守防地的,不過十萬人而已,不可諱言,魏王國已成為一個戰場。各國曾經締結合縱同盟,組織抗秦陣線,在洹水(河南省安陽市北安陽河)發誓結為兄弟之邦,看起來隆重盛大,好像真的一樣,其實不然,同一父母生的親兄親弟,為了爭奪財產,還互相砍殺。國際之間,彈蘇秦當年的老調,結局失敗,至為明顯。你如果拒絕臣服秦王國,秦王國必有反應,一旦大軍發動攻擊,在南方進攻河外(黃河以南地區),在北部佔領卷城(河南省原陽縣西)、衍城(河南省鄭州市北)、酸棗(河南省延津縣),再襲擊衛國(首府濮陽【河南省濮陽市】),控制陽晉(山東省鄆城縣東)。於是趙國不能南下,魏王國不能北上,世界被攔腰斬斷,一分為二。『縱』(南北)既不存,你們從哪裡『合』呢!你的國家想不陷入困境都不可能,請大王三思。我這樣建議,不是為我個人的利益,所以請你准許我的辭職。」魏嗣被他說服,宣佈退出南北合縱同盟抗秦陣線,請張儀擔任中間人,跟秦王國和解。
張儀辭去魏王國宰相,回到秦王國,再擔任秦王國宰相。(一個人可以在兩個敵對的國家,擔任掌握國家命運的宰相,是戰國時代特有的政治市場。不過,類似蘇秦、張儀這種縱橫國際、智能型的宰相,可能只有尊貴的名義,處理若干特定的外交事務、國防軍事及內政上重大決策,恐怕不能參與。)
魯景公薨,子平公旅立。〔諡法:由義而濟曰景;布義行剛曰景。〕
【白話】
魯國(首府曲阜【山東省曲阜市】)國君(三十四任景公)姬偃逝世,子姬旅繼位(三十五任),是為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