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悬制评判,认同感受,同步跟随,(先与右脑联结,建立关系)身后引领。
2万能问句:那么接下来,你希望?
3倾听即抱持,提问即干预,反馈即赋能
4SFBT聚焦的是“会有什么不同”而不是“是不是”
5追踪“会有什么不同”,使方向、行动计划具体化
6通过细节描述不同,形成对未来的记忆,这将对当事人有行动方向的指引。
7沉默技术是咨询师留白,给来访者空间,默默等待他的思考答案“我到底希望的是什么?”
沉默是有治疗性价值存在的,沉默时长2-3分钟。
8.在“信仰”中前行,在坚持中成长。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拉开了早读的序幕……用天赋做咨询
尊重的对等是平等
好奇的对等是和谐
最大的原理是咨询师的能力
当时,当下,将来,三个场景
潜意识创造意识,意识引领潜意识
9.关系大于方式,方式大于内容。
10.咨询师不是为来访者解决问题的,而是陪伴来访者,当来访者能量提高时,自然会去清扫自己的卡点和垃圾。咨询师只需要陪伴,聆听,像镜子一般的映射。
11.2023-2-19YY读书会笔记整理(来自吴老师整理)
1温和的挑战:就是使用软化语言,(即不确定的语气,如“似乎”。)带着真诚去询问。
“我理解的不一定对……”、“有可能是……”、“似乎是……”、“我不太确定是……”,让求助者容易接受,进而反思是否存在矛盾和不一致。
2澄清式自我揭露:若当事人说话内容中有矛盾或不一致时,为了帮助咨询师了解与澄清当事人对他们生活的知觉,此时咨询师告诉当事人咨询师自己的当下想法与困惑。
咨询师的自我袒露是以澄清的方式来询问当事人,并仍扣着目标导向与优势观点。
SFBT强调“澄清式自我揭露”澄清是手段,目的是引出求助者的目标导向与优势观点。
3当咨询师认为来访者是有问题的人时,就容易稳不住,无法视他为生命问题的专家,而把自己当作医生,急于治病,这就让来访者内心不舒服。
4不破不补,来访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哪部分有问题时,咨询师就先不去碰。等到他有能量朝向解决了,再去解决。咨询是一个陪伴加等待的过程。
咨询师要始终保持身后一小步的引领,跟随着来访者的节奏,不能跑到来访者的前面拉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