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维度与任务
1、关于管理中“控制”的几点思考
我不想控制别人,也不想被人控制。管理不是改人所短,而是用人所长。需要问的是:“他能做些什么?”。设计控制指标、衡量指标要科学、适度。提出正确方向的目标指标才能激发人的善意。
2、从管理任务的维度来理解管理
管理者三个任务(使命、员工成就、社会属性)和两个维度(时间、创新和创业)。好的管理者必须具备长度(使命驱动)宽度(员工客户体验)高度(企业的社会属性)三个维度的视角。如何培养合格的管理者?基层历练、项目结合、理论提升三个阶段。
3、管理是创造,而不是适应
管理者主动思考和洞察,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管理其实就是让理想成为可能,通过目标设定、整合资源、组织实施、沟通激励、指标设定与控制,有计划、有目的的将理想变成现实。
管理不仅仅是高管掌握的,同时需要上下员工都要成为管理者,高管需要在内部有机制去激发人人管理的氛围。让员工更高效的完成工作,需要为目标赋予意义,为行动提供保障,为绩效进行奖励。作为高管,需要做到:不端不装、开放透明、鼓励挑战、包容失败。总之,高管需要找到员工的需求,给予,都会积极起来,就算不能满足,起码能够沟通到位也可以。因为在企业中没法达到绝对的公平,公平的感觉纯粹是主观、心理上的反应。在现实中,人们常常高估自己的投入,低估别人的投入,造成观察问题的系统偏差。知道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尽量客观认知。
4、让工作富有效率,让工作者有所成就
个人也认可海底捞的用人模式。领导者必须带领员工学习、创新、成长。学习的意义,来自于因学习,你可以胜任任何职业。不局限于专业的能力,拥有的是做事情的能力;不局限于专业知识,拥有与人合作、寻找成长的知识;不局限于技术,拥有理解人性与激发能量的热情;不局限于对于自己的自信,拥有对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所达成的自信。
5、管理社会影响,承担社会责任
想起了“乌合之众”,这本书,华为的任总是领袖任务,还能发声进行群体引导,很多企业是没有发声的机会的,企业即使承担社会责任,也会被情感和道德进行绑架。做企业一定要做好自己,同时也要对社会、对群体有足够的认知。
企业社会责任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有时候社会责任是企业头上一把利制,当有关主体或社会舆论对企业行为有所不满时,
便可以随意将“未履行社会责任”大帽子扣在企业头上。随着企业承担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作用,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也要确定规定,可以分成法律、道德、慈善等不同层次的责任。
6、从社会生态的视野来理解社会责任
首先要了解人与社会、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理解角色与责任的关系。管理者要从产品和服务、企业文化、员工、公众形象、行业、政治地位等维度去考虑,还要关注法律、地方政府、群体思想、应急处理等维度去思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需要投入的,是长期的、隐形的,这种投入会拓展未来机会的。
评判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不在于慈善,在于是不是做好本职企业。是不是履行了自己的企业使命。
7、多维度理解管理的任务
管理的三个任务:1深入思考并且界定组织的特定目的和使命;2让工作富有效率,使工作有所成就;3管理机构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两个维度就是:时间、创新与创业维度。
喜欢“多维度”这个词,多维度决策、多维度体验,但是不能陷入多维度完美主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