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见到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侯云龙教授。六十多岁了,方正的脸上目光炯炯,幽默风趣的声调酷似本山大叔。他穿着旧式的白衬衣、黑裤子,讲的又是传统文化,大伙都说他是活古董。上课的时候,他声若洪钟,站得笔直,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
讲到对联,他背对屏幕,面向观众,声情并茂地背诵180字的“天下第一长联”,不但不重复,而且一字不差。观众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赞叹他如此惊人的记忆力。他说,每次讲课,要学生背会的,他先背会,无论多长。
更为可敬的是他向我们展示的课件。图片清晰,赏心悦目,有很多是平时很少使用的的繁体字。我们以为,这么专业的课件一定是他手下的团队完成的。没想到,每一张都是他亲手制作而成。据说在制作课件时,他几近疯狂,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打字的速度连专业的打字员都感到难以超越。
二十八年心血,汇集成十套课件,最终汇编出版。课后,他把所有课件悉数留给我们,毫无保留。当我们在电脑前仔细研究时才发现,这十套课件当中各有多套小课件,每套小课件少则一百张,多则五百张,张张都准确详实又设计精美,实为汗颜。
他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全面深入,令我们大开眼界。其中文房四宝以地图指示,清晰明了;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均有图片及详细的文字注释,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常见的“头悬梁”及“锥刺股”图片,我们都没有看出问题,他却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指出在苏秦、孙敬的年代还没有出现图中的太师椅,又从当时的“坐席”引申出现在的“主席”、“缺席”、“出席”等词汇的由来。这种深入、细致的研究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提到国学,老教授毫不客气地指出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放弃是走错了路。韩国已经成功申请到了活字印刷术、金属字、端午祭三项本出自我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一步还要申请风水学、中医、汉字、汉服;2018年冬奥会上,韩国还演示了活字印刷、古琴、水墨、宫殿等……谈到这些,老教授痛心疾首,观众议论纷纷,都决心一定要支持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敢于担当,敢于创造。此时此刻,他凝聚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良知,一片赤子之心令人感动。
临行前,他留下了联系方式。他说,他从不群发短信,无论收到多少短信,都是自己亲自编辑发送。尤其是春节一个多月,他对上千条短信都一一回复。这再一次让我们感到惊讶。他走后的两天,我们都在回味他的讲座。
出于敬仰,我给他发了一条短信,感谢他的精彩演讲。不久他就回过来,问询我的姓名。我惶恐之至,不敢回复,怕耽误他宝贵的时间。不料次日清晨,又收到他的短信,再次强调我告知姓名并邮箱号码,为的是能给我发送他书写的我的姓名的古文字图片。字字句句,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亲人般的真诚和亲切,几度感动涕零。
教师节来临之际,祝福他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