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4日
心理咨询有开始就有结束,整个心理咨询过程就是咨询关系从建立到巩固,再到分手和结束的过程。这里介绍了咨询会谈结束的三种情形,以及相对应的结束会谈的安排形式。具体介绍了结束会谈中“回顾”和“展望”的内容。最后介绍了心理咨询过程的最后阶段——巩固性会谈。
咨询会谈结束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既定疗程之内实现了咨询的目标而顺利结束。咨询师可以在剩下4次的时候开启结束过程,加大咨询间隔,由来访者主动布置家庭作业等。第二,来访者在一个疗程即将结束之前,咨询师询问来访者是否继续咨询,来访者决定不再继续而导致的咨询结束。咨询师可以安排2次会谈时间来结束会谈,与来访者一同回顾总结和讨论未来应对方案。第三,来访者生活的偶发状况导致心理咨询不能继续下去。咨询师应当安排1次时间来做总结,重点与来访者讨论如何用学到的知识来应对生活中继续发生的困难。从之前每周一次会谈可以逐步改成两周一次,三周一次或一个月一次的会谈,可能会让某些来访者产生焦虑。咨询师可以应用代价收益技术与来访者一同讨论加大时间间隔的利弊是什么,以及应对弊端办法;还可以运用概念化的方法处理这种担忧的自动思维,让来访者在未来的实践中去检验这种自动思维是否正确。
结束会谈的内容用“回顾”和“展望”两个关键词来描述。“回顾”就是重新审视整个心理咨询的历程。在结束咨询环节,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对整个心理咨询过程进行系统性回顾,并对取得进步和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一部分,“回顾咨询过程和阶段”。第一次来咨询时处于什么状况,在咨询过程的每个阶段有哪些改变,做了哪些努力等。第二部分,“总结成功经验和心得”。怎样做之后才取得这样的进步,对此有什么样的心得,强调认知改变和行为改变的重要性。在结束性会谈之前,让来访者先回去复习咨询笔记,回复咨询历程,思考在咨询中的收益。
回顾心理咨询的收益,要从成长的角度来看。来访者通过心理咨询,不仅将自己面临的问题解决了,还获得了某种技能或能力,能将其应用于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或者有助于自己应付未来生活中的困难。咨询师在结束咨询的时候,可以通过三方面来拓展咨询的收益:“心理咨询收益成长化”:把心理咨询的收益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转移到来访者所获得的成长方面。第二,“心理咨询收益技能化”:让来访者来回顾自己通过心理咨询都学到了些什么。第三,心理咨询收益广泛化:把来访者的收益拓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展望”就是讨论如何应用咨询中所学到的方法和知识来解决未来生活当中会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咨询遗留或残留的问题,也有可能是疾病复发的问题,还有可能是生活中的新问题。第一,残留症状:在许多情况下,咨询并不是在完全解决来访者问题之后结束的,对于残留症状的问题,来访者应当继续应用会谈中所采取的技术方法,给自己安排家庭作业,直到全部残留症状消除。第二,复发问题:许多的心理疾病还有复发的问题。咨询师要与来访者讨论症状复发的标志及应对办法。第三,新问题: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旧的问题解决了,如果遇到新的问题,他应付得不好的话,也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来访者需要用过去所学会的方法,举一反三地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让来访者能够比较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应当尽早让来访者来主导会谈的进程,包括议程的设置、家庭作业的布置、自动思维的认知技术应用等等。如果来访者能够在咨询师比较少参与的情况下,也能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这无疑会增强他的自信心,也会为他独立面对结束咨询之后的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咨询的最后阶段是“巩固性会谈”,咨询师需要告诉来访者在结束咨询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要回来进行巩固性会谈,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来访者的分离焦虑。他知道有问题的时候咨询师还会帮助他,从而减少了他独立面对问题时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巩固性会谈一般安排1~3次,首次应当安排在3个月以后,第二次安排在6个月以后,第三次安排在一年以后。如果来访者在进行巩固性会谈之前出现问题复发而自己无法应对的时候,可以提前来见咨询师,以便及时地应对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