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听了五个老师讲《伊索寓言》,下午听了四个老师讲莫高窟。与以往不同的是没有学生,只有老师一个人在讲。
伊索寓言,我觉得是不好讲的,很短小,但是,如果一定要讲的话讲什么?几个老师都借鉴了课后题的教学视角。学牧童和狼,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学习蝉和狐狸,把它与《狐狸和乌鸦》进行对比教学。
我在教的时候,抓住关键词讲故事,培养学生讲寓言故事的能力。这篇课文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一个单元的课文我在教学的时候都着重培养一种能力,就是复述课文,讲故事的能力。在完成这个目标的同时,其他目标会有所渗透。
教高年级的课文切忌四面出击,教师要舍得割爱,舍的丢,丢是为了更有效地得。
莫高窟是说明文,我在看这篇课文的时候觉得结构特别的清晰。第一感觉觉得他比《伊索寓言》好讲。小学阶段不必讲文体,但是老师心中的文体意识要有。
对高段学生而言,课文的内容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基本可以把握。课标中高段阅读教学目标第四条,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掌握阅读不同文体的方法。这一点的学习需要老师的引导。
莫高窟通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234自然段同样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莫高窟中写到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呈现。23自然段中点与面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去领悟,并让学生以同样的构段方式仿写一段话。主题方面的目标,比如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及帝国主义掠走经卷,点到为止,不必作为主要的目标去讲,毕竟一节课必须有所舍才能更有效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