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台风天,一天都在下雨,整个天阴沉沉的,让人心情很不爽。但今晚是新网师《教育写作》第二次课程直播,我想到又可以聆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了,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
晚上7点,我准时守候在电脑前,等待课程开播。刚开始本来是三位组长的点评总结分享,但由于直播故障就直接进入了课程。李老师工作太忙,没有办法做到现场直播,他每次都把要上的课程内容提前录制好,今晚也不例外,在听音频课时,李老师录制了一个暖场,他亲切的身影出现在大家面前,隔着屏幕,李老师跟我们打招呼,他面带微笑,十分的和蔼可亲,让我感受到一股浓浓的师生亲情。李老师给我们普及了一个小知识,就是关于“他”这个代词的使用,令我们受益匪浅。
接下来李老师开始《教育写作》的第二讲“教育写作的内容和形式”,这一期内容主要讲了教育写作内容的八大分类:1.教育备忘,2.教育杂感,3.教育故事,4.教育案例,5.教育实录,6.教育论文,7.教育书信,8.教育文学。李老师在讲教育备忘时说,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把每天要做的事情以流水帐的形式记录下来,把事情的要点罗列一下,为今后写文章积累素材,几十年后就是一笔财富。我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好,我现在每天打卡,有时候感觉没素材了,就后悔以前几十年做班主任没有把那些事情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事例没有记录,现在记不起来了,如果这么多年有教育备忘的好习惯,那将为我的写作提供一笔多么丰厚的财富啊!从明天开始,我要每日教育备忘了,为今后写作留下更多的痕迹。
李老师在讲教育杂感时谈到,要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夹叙夹议。“杂”就意味着思考的对象非常宽泛,“感”则是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小处着眼,往大处思考。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许多教育小事,有些是不经意中发生的,我们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要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一些教育事件,有些小事看似小,但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我有一次课间巡班时,发现一个三年级学生在走廊用小铲子铲除“牛皮癣”,这“牛皮癣”其实是学生嚼口香糖扔下的废渣,给同学们一睬就紧紧地贴在地上,变成了黑黑的一块,十分不雅观。学生自觉清除“牛皮癣”,这种环保意识真是非常值得提倡,我发现这件小事可以作为一个契机来教育全体学生。于是我写了一篇校园”牛皮癣“历险记的文章发表在校刊上,同学们看了,纷纷行动起来,与”牛皮癣“来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战争,老师们也在班里大力宣传环保教育,一段时间,校园里一尘不染,师生的环保意识空前高涨,这都应该归功于这篇文章,所以一些小事往往包含了某种特别的教育意义,李老师讲的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
在讲教育案例时,李老师说,教育案例就是对一个教育(教学)实际过程的描述和分析。它包括“背景、介绍、案例的分析”三部分,李老师为了让我们听得清楚明白,用两篇真实的案例来作引子,分析给我们听,听李老师念他自己写的文章,我把它和李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中的内容联系起来,感觉很有收获。李老师在写案例时,先简单地抛出一个教育背景,然后介绍事情的经过,辅以一些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分析和思考也是贯穿在字里行间,如李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写问题学生万同的故事时,写到万同犯了错走进李老师的办公室,李老师和万同谈心,“万同在我办公室温顺地坐下了。此刻,在我的眼中,他不是被我当着全班同学”揪“出来的”问题学生”,而是主动请求我帮助的渴求上进的学生。”这句话就是李老师在叙述时加入的分析和思考。
我把李老师书中的内容和他讲课的内容相结合起来分析,感觉自己近期写的一些教育故事存在不少问题。如开头很随意,有些内容与主题不相符合。文中有时候引用的句子太多,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今后一定要改进不足之处,争取文章的质量上一个台阶。
以前喜欢写文章,纯粹是爱好,都是按自己的意愿来写,至于文章的篇章布局,真的没有考虑那么多,随意性很强,所以写了那么多年,还是在原地打转。幸好加入新网师,幸好选修《教育写作》课程,结识一群尺码相同的学友,碰到许多写作大咖,我从李老师及学友们身上学到了许多,正如李老师在《镇西茶馆》里写的一篇文章,做到了这“四个不停”(即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 ,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你想不成功也十分困难。愿自己能坚持“四个不停”,在新网师这个团队里,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努力开出自己的一朵小花,灿烂自己生命中最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