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是一张白纸,在他的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有的是学来的,有的是自己突然感到好奇发现的,但是幼儿时期,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不能做出正确的的判断,是非观念尚在建立中,很多时候在我们成人眼中的不良行为,在他们看来只是觉得好奇、好玩而去做,因此需要我们去时刻注意孩子的行为,观察、判断并做出正确引导。
我们班的小宝小朋友,近一周时间,发现他出现了打人、掐小朋友脖子、吐口水等不好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出现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从孩子们的“告状”声中,也感觉到小宝的行为非常影响他和小朋友的社交关系,因此,在观察过孩子的这些行为后,我决定联系小宝的妈妈,和她一起讨论相关情况,并且提出建议。
在与孩子妈妈的通话中,我向她反应了一些孩子的情况,包括我最近观察的孩子出现特定行为的时机,以及我与孩子谈话所了解到的孩子的行为动机,像这种突然出现的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形成习惯之后对孩子来说影响很大,我也向孩子妈妈阐述了不良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最直接的就是影响孩子的社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是不好的,并且我们也约定好,每天晚上入睡前都要拿出特定的时间与孩子聊一聊今天发生的事情,询问孩子是否有做不正确的事情,以此来让孩子明白,那些行为是不应该做的,同时讲述相关的绘本故事,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明白别人不喜欢的事情需要停止,强化孩子对自己不良行为的约束,另外我建议家长能够采取一定的正强化和负强化手段来帮助幼儿加强正确的行为意识。小宝妈妈非常配合工作,同时自己也立刻购买相关书籍学习育儿。一段时间后,小宝的行为逐渐减少直到消失不见。
对于孩子行为的矫正,最行之有效的就是及时干预,而我们要真正做到引导孩子彻底改变,就一定要发挥5+2>7的作用,而不能使5+2=0这种情况出现,因此家园共育是我们必须要好好利用起来的途径,另外一个行为的引导是需要过程的。并不是今天说两句,明天说两句就有用的,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的表现,指定短期、中期甚至是长期的计划,实打实的按计划实施,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