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忙!不止是白天,似乎每个晚上都在忙碌着渡过,感觉手上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完。
给事情分类,把本来把看书放在了重要但不紧急的位置,发现一忙起来,看书就被挤掉了。
从今日开始,把读书放在重要且紧急的位置,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先看书,再做其他。
今晚花了一个小时,看完了《教育的目的》第一章内容,做了粗略的勾画批注。现摘抄如下:
1.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激发学生的天然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通过一切教育活动,引导其自我发展,培养其元认知能力。】
2.自我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种发展通常在16岁和30岁之间发生。训练这种自我发展,最重要的应该是12岁之前从母亲那里受到的教育。
【我是一位母亲,对照书本,在培养儿子自主自立等方面的自我发展,自认为做得还行。如果早年能够读懂这些书籍,肯定能够做得更好一些。这里也显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个孩子的教育是方方面面,这里之所以提到母亲,我理解为谁跟孩子联结最紧密,谁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最大。这里也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作为教育者,特别是小学教育者,眼光一定要拉长,看到孩子的未来发展,不能未来追求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而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来。二是了解学生,首先了解孩子家庭中,谁在承担主要教育任务,了解孩子的教育背景,有利于学校教育的针对性。】
3如果要避免思想上的僵化,就要特别注意两条戒律:不要同时教授太多科目;如果要教,就一定要教得透彻。
【这里的第一条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根据教育的节奏,小学阶段属于浪漫阶段,不是应该扩展学习的面吗?学校的教学,属于班级授课制,每日,甚至每一节课,都可能有科目的交叉,甚至大多数学校都以科目繁多而自豪,很难做到不同时教授太多科目。第二点教透彻,我理解成教授的内容要少而精,学习最根本,最基础的科目,开始深度学习。学习之后,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举一反三地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活。】
4.不能加以利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所谓知识的利用,我是指要把它和人类的感知、情感、欲望、希望,以及能调节随想的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那才是我们的生活。如果只是一味地通过被动记忆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来塑造自己的精神生活的话,简直不可想象,人性不是这样,生活更不应该这样。
【这里给我的启发有三:一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慎重地思考,我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知识。虽然有语文核心素养方向的引领,有课程标准做作指导,有学校培训以及集体备课做支撑,但是每一堂课里,到底教什么给孩子,不同的老师,差异性非常大。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思考:我这六年要教给孩子什么?我们所教的东西,对孩子哪些作用?然后分解到这一年要教给孩子什么,这一个单元,到底要落实那些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再分到每一节课,到底目标指向哪里。只有老师有了清晰的认识,不被支离破碎的知识所蒙蔽,才会带着孩走向跟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
5.相互关联的知识要从整体上加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命题按不同顺序可反复使用。
【前半句给我的启发是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让知识相互关联起来,让学生学习的东西逐步走向结构化,系统化。后半句的意思不懂。需要再细细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