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见到杨瑞清校长是2019年。
湖北省第一批荆楚教育名家结业典礼上,我作为主持人,现场送给了作报告的杨校长一幅书法作品,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也是杨校长的真实写照。
2022年,杨校长的大情怀育人教学成果获得了第三届基础教育成果奖特等奖。
从1981年起,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学陶师陶”40余年,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改造乡村学校,体现了三点:第一“扎根性”,扎根教育现场,直面问题,自觉开展;第二“长程性”,与时俱进,持续探索,及时将实验成果转化为学校的价值导向和工作制度,转化为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第三“掘井式”,反复推进,持续深入,系统构建,不断深化育人方式变革。
我非常推崇的三点:
一是创造性运用“小先生制”。凸显学生“小朋友、小先生、小主人”的学习主体意识,做互敬互爱的小朋友、即知即传的小先生、自动自立的小主人。操作层面以“小问题、小探究、小展示”为学习形态,实行“板块式”学习流程,让课堂焕发生机活力。
二是秉持6条原则、12个学会。落实尊重、信任、理解原则,运用激励、包容、提醒原则,不放弃,不歧视,不抱怨,不逼迫,让“花苞心态”成为师生的共识。
三是3个维度评价课堂学习。一看有没有聚焦事件:事是场景、任务、引擎,事源于教学计划,也源于生活,课堂里学生要有事可做。二看有没有改进工具:教学工具为学习提供支持,用“学问手册”“学习单”“课堂观察量表”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用“优点卡”“五好陶娃”等工具进行形成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三看有没有收集证据:证据让学习“可见”,在学习流程中收集、记录事实与数据,评价学习的完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