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研究的教师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有长远远光的学校会注重引进高学历、具有研究能力的老师,这些老师的特点有:
1.比较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材的编写很难做到完美无缺,有做学问习惯的老师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学生分享,教师的思考成为常态后,他的学生也会逐渐养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
2.比较重视对学生特点的研究
泰戈儿说,不要用自己的学识限制孩子,因为他出生在与你不同的时代。这句话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出生于信息时代的孩子们,生来就对数字化产品有亲近感,这是很多教师都自愧不如的。
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用科学的方式来施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会发现并不是自己传递出去的信息都能进入学生的元认知系统,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一个自我系统,对各种感官接收的信息进行筛选,将其中98%左右的信息删掉,只让大约2%的信息进入元认知系统,从而保证大脑不被海量的信息淹没。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发出的信息被学生关注到、推送到原认知系统,促使学生行为发生的关键。
3.比较强调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组织教学,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用同一种模式来统领不同知识的学习,既是一种强制,又不利学生的自主发展。
这样是正确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正确把握知识结构和知识点的关系,在全局观下研究每部分学习内容,才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学习方法的养成。
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又会特别留意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科的教学特点,并且将这三者相结合,以设计教学的流程,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阶思维的形成,让学生获得探索知识的极大快乐。
怀着学者的研究热情,并以此来感染每一个学生,是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的特质。如果学校里有这样的老师,多一些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更容易实现。
教师要有重组教材的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增简、重组,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能力。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就是这种能力的具体体现。
教材的重组不能随性而为,要有明确的目标方向:
1.要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
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思维培养的要求,在全面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组,在不同层次思维递进的关键点为学生搭设脚手架,帮助学生拾级而上,就是教师要做的功课之一。
2.要促进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
教师要明察秋毫,善于发现学生提问的价值,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依据学生所提的问题重新组织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3.要促进学生对结构化知识的理解
关注知识的内在结构,从联系的角度理解知识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要具备重组教材的能力,要义之一就是要通过重组,为学生提供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